无桂不成国,广西狼兵2万人硬撼15万日军,打得日军胆寒
无桂不成国,广西狼兵2万人硬撼15万日军,打得日军胆寒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有一支被誉为“狼兵”的部队以其英勇善战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书写了中国军队的辉煌篇章。他们就是来自广西的士兵,以2万人硬撼日军15万,一战把日军打得胆寒,铸就了“无桂不成国”的传奇。
桂军
狼兵由来,起兵抗战
抗日战争中,世界人民都看到了广西狼兵的厉害之处,那么为什么广西的士兵这么的英勇善战呢?其实这跟他们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原因,位于我国南部边陲,而当地的地理条件多山林,这也导致了里面有很多的丛林猛兽,所以从古代开始,那里的人民就开始习武,进山打猎,当地人民尚武之风浓厚。
而真正有着“狼兵”之称的则是在明朝中期,是当地土司建立起的地方性武装,当时不叫狼兵,而是叫俍兵,在数次剿贼中,俍兵展现出来的战力,让很多人侧目,而且根据明朝的史料记载,俍兵出动,动辄成千上万,最高的时候多达10万人,俍兵也就是狼兵的前身。
狼兵真正闻名的则是在抗倭战场上,明朝时期东南部沿海地区,经常会有倭寇来侵犯掠夺,所以广西土司招兵买马,试图剿灭倭寇,当地人民一听到俍兵出征的消息,纷纷拍手叫好,而俍兵出征仅仅几日,就在金山卫同倭寇进行大战,歼灭倭寇达四千余人,而在之后的战场上,多次打出以少胜多的战绩,甚至还有以五十人击败敌军二百多人的战役,在戚继光还没有崛起的时候,广西俍兵就是当时的最厉害的角色。当这些捷报上达天听的时候,自然也受到了嘉奖,自此“狼兵”的称号也由此流传。
而在晚清时期,狼兵也非常活跃,其中最有名的就数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了,他带领太平军一路攻城拔寨,直接打到南京城下,只不过后来由于队伍扩大,新加入的士兵也良莠不齐,才会导致最终的战力缩减。一直到近代的时候,狼兵依然有着很强悍的战斗力,其中冯子才带领士兵获得的镇南关大捷以及刘永福带领士兵的对法战争,都是为数不多的胜利方。
抗日战争
民国时期,抗日战争的爆发,致使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素有狼兵之称的广西人民,自然也不例外,纷纷参军对抗外敌,当时日军炮轰上海,自此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命令各部调集军队驰援上海,白崇禧则负责在广西招募兵源打算赶过去支援,原本定的是招募十万人,但是当地人民战斗情绪高昂,单单报名人数就达上百万,不得已最后使用抽签的方式选拔十万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大好男儿奔赴前线抗敌。
狼兵之名传天下,誓死守卫国土
白崇禧率领士兵组成第11集团军以及第21集团军,支援淞沪战场,他们大多数人脚上穿的是草鞋,手里拿的是汉阳造,他们没有飞机也没有坦克,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顽强意志以及不怕死的精神,用血肉硬撼日军的钢铁攻势,面对日军海陆空三方的攻势,军舰重炮以及重机枪的碾压,桂系士兵没有一个退却的。
其中桂军的1016团二营拼命地抵抗着日军的进攻,一次次面对攻势都抵挡了下来,日军见多次进攻不下,就开始呼叫空中支援,大量飞机在桂军的头顶轰鸣,伴随着日军的轰炸,整个阵地顷刻间被夷为平地,但是随后增援的营部又接手,继续抵抗着日军的进攻,跟日军对战数日,整个营的士兵没有一个完好的,战至最后,团长亲自挂帅,就连伤兵残兵也都不停的奋斗在前线,直至最终倒在战场上,至始至终,没有一个士兵后退。
由于双方武器装备差距过大,最终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撤退,而最终负责断后的则是桂军,此时他们手里握的仍然是老旧的拉栓枪,就连士兵也严重的训练不足,但是他们毅然接下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淞沪会战
整个桂军面对日军的攻打,顽强的抵抗着,战况异常焦灼,面对飞机大炮的持续轰炸,桂军艰难的抵抗了十四天之久,成功的掩护了大部队的撤退,但是桂军也因此而伤亡惨重,根据统计,此战桂军伤亡六万余人,精锐部队几乎消亡殆尽,这里面包含白崇禧的王牌部队第七军。剩下的士兵则跟随部队一直在各地转战。
1937年12月,日军的攻进节奏加快,并且打算在津浦一带做夹击战,当时驻守在徐州的部队收到命令后,派出桂军在光明一带阻击敌人,当时的桂军仅仅用了两万人,就跟日军三万人打成了平局,要知道,日军不仅装备精良,还有空军优势,当时在整个抗日战场上,大部分部队需要五倍的兵力才能勉强跟日军对抗,而桂军则用比日军还要少的人数,打平了日军,由此可见桂军的战斗有多么强悍。
当时的抗日战场,基本上都是军队吃败仗的消息,但是桂军却是为数不多能打胜仗的队伍,其中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白崇禧等将领带领军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而在1938年7月,桂军第48军与敌方王牌部队第六师团爆发了一场阻击战,战况异常激烈,最终以伤亡三千的代价,拼掉了敌方六千多的精锐。随后1942年12月的时候,日军的南方参谋长冢田攻想要乘坐飞机飞往汉口,但是在经过桂军四十八军驻地的时候,被412团的高射炮打中从而坠机身亡,之后他还被日军封为大将军军衔,而这也是战场上击毙的最高级别将领。
这大大小小的战斗,让“狼兵”之名传天下,而真正让“狼兵”走进各国眼中的则是桂林保卫战。
保卫战
狼兵血性 让敌胆寒
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日军已经渐渐露出了疲惫之势,海军以及空军几乎消亡,这时日军的部署则是加快侵略的步伐,想要跟东南亚战场的士兵会合,在1944年10月,日军继攻陷长沙以及衡阳后,兵锋直逼桂林。
在此次战斗中,日军的司令岗村宁次出动了近七个师团的兵力,总兵力达15万,此外还有300多辆坦克以及30多架飞机,除此之外,还有重炮在集结。在日军打到桂林的时候,国民党这边本来想着放弃桂林以及柳州一线,但是白崇禧则不这样认为,他坚持防守桂林,目的是为日后的反攻争取足够的时间。
当时桂军的将领白崇禧为了保存力量,则把手中的精锐力量调走,防守得只剩下了由新兵组成的170师,虽然号称是一个师,其实兵力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还有缺少一个团的131师一起来防守,加起来的人数只有一万两千余人,除此之外,参与防守的还有从自发从各地支援的民团,但即使是这样,防守兵力也才将近两万人。
防守
当时防守的士兵,大多拿的是土枪,他们知道这次防守战的艰难,但是他们依然士气高昂,已经做好了跟敌方同归于尽的准备了,战士们实行焦土抗战,几乎所有的路口都设置了防御工事,就连水井里面也投下了毒,就连民兵团,也出动了几千人,组成敢死队,身上捆绑上炸弹,随时用自己的身体阻挡敌方的坦克以及登陆艇。
10月28日,日军正式发动进攻,日军步兵配合坦克联合作战,对城里面的守军发动猛烈的进攻,一波波攻势犹如狂风暴雨一般,从早上到晚上再到早上,而桂军犹如狂风骇浪中的小船,顽强的抵抗着日军的进攻,最激烈的时候,131团的师长阚维雍亲自来带现场指挥战斗,其中每当由坦克快要突破防线的时候,就有敢死队挺身而出,炸毁坦克,不到两万的士兵,抵抗住了敌方15万的兵力。
一直到11月7日,日军强大的火力,已经攻破了城墙,开始向城内进攻,城内的守军以各个据点,跟敌人展开巷战,而在11月9日,日军发动总攻,师长阚维雍则组织有生力量继续抵抗日军,在持续的战斗中,日军的伤亡也是越来越大,最终指挥官下令投放毒气弹。
由于当时的士兵,很多都没有见过毒气这种攻势,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士兵不知道怎么有效的防护,最终也接连中招。等到桂军中毒之时,日军则趁机冲入跟桂军激战,但是最终士兵因为中毒之后力竭以及弹尽粮绝而纷纷倒下,师长阚维雍看着身边一个接一个的战友倒下,也誓死选择与桂林同生共死,最终在敌人的包围下,饮弹自尽。他们以近两万的兵力,成功地阻挡了15万日军月余的进攻,除了晕倒在毒气弹下的士兵,他们没有一个人向敌人投降,全部以身报国。
巷战
根据战后统计,此次保卫战中,他们歼敌6000余人,杀伤近两万余人,这就是有着“狼兵”之称的桂军,漓江之水都被染成了赤红,一战打得日军胆寒,曾参加过这一战的日军士兵称:这是我经历过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并不是在于战斗规模上的,而是在于敌军的勇猛上的。在跟日军的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中,桂军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英勇无畏的精神,粉碎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冲锋,
根据统计,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广西上下一共有一千二百多万人,但是动员的人民却高达450万,剩下的人则在本土,用自己的力量抵抗着日军。动员的人中有一百多万士兵奔赴前线,剩下的则作为劳工支援各地,为抗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无桂不成国的由来。
奔赴前线的桂军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无川不成军,不湘不立威,无桂不成国,桂军包括整个抗日战场上的先烈,他们用自己的血与肉,共同铸就了如今的美好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