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汉会战时期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战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汉会战时期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战术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05A000K300?media_id=&suid=

武汉会战时期(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0月27日),蒋介石作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军事当局最高领导人,在指导台儿庄大战、徐州会战和指挥武汉会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战略战术思想。本文将从战略、战术和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探讨蒋介石在这一时期的战略战术思想及其演变。

战略层面的转变

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

在抗战初期,蒋介石坚持"持久消耗战略",但这一战略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淞沪会战中,蒋介石过于强调阵地战,导致部队伤亡惨重。在南京保卫战中,由于地形不利和准备不足,守军损失更为惨重。

1937年12月14日,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开始反思并调整战略。1938年1月11日,在开封军事会议上,他明确提出要改变单纯防御的策略,转而采取攻势防御。此后,蒋介石逐步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防御作战思想。

节节抵抗与空间换时间

蒋介石认识到,持久抗战不应死守一城一地,而应通过适时退却来换取时间。他提出"以广大的土地和敌人决胜负",强调利用乡村广阔的空间来延长抗战时间,消耗敌人的实力。这种节节抵抗的战争时空观,旨在通过适时退却,变换敌我双方在空间中的位置,调动敌人,将其不断引入地形、地貌和社会条件等不利之地区,以分散和消耗其兵力,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最后战胜敌人。

战术层面的创新

侧击战术

针对日军常用的锥形突击战术,蒋介石提出以侧击战术应对。他认为,要打破日军的锥形突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侧击"。具体实施要点包括:以预备队实行侧击;以正面阵地支撑侧击;以兵力为布阵基准。此外,他还强调了运用侧击战术的必要条件,包括高级指挥官的决心、部队的机动力与协同性以及作战的主动性。

游击战的重视

蒋介石对游击战的认识经历了从关注到重视的转变。他认识到游击战不仅能削弱敌人,还能破坏敌人后方交通通讯、断敌补给、夺敌辎重与仓库,以及扰乱敌人后方,牵制并吸引敌人,以配合正面作战。在周恩来的建议下,蒋介石决定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以改进和提高游击战术。

影响因素

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思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共两党军事领导人的建议、外籍军事顾问的建议以及前线将领的实战经验。例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防御必须同时有进攻"的观点,对蒋介石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驻华武官卢思乐建议"战争贵攻击,纯取守势似非得策",也促使蒋介石调整战术。

结论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思想经历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的转变,形成了以持久战为基础,以攻势防御、节节抵抗和外线牵制为特点的战略体系。在战术层面,他强调侧击战术和游击战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正面战场产生了较大影响,是武汉抗战取得一定成绩的重要因素。

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军队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武器装备落后、指挥失误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战场上的失利。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战场上的失败归咎于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思想,而应全面分析历史背景和各种影响因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