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百年商埠的传承与新生——贺州市河东历史文化街区走笔
文化中国行|百年商埠的传承与新生——贺州市河东历史文化街区走笔
在同属珠江水系的临江、贺江交汇处,是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古时候从这里出发,沿着贺江顺流可达信都、梧州、广州等珠江航网,是桂东的重镇商埠要津。
以水为界,位于临江贺水之东的河东街,是广西首批认定的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街区由一条主街河东骑楼街和进贤巷、长利街等小巷组成。核心保护范围北至粤东会馆,南至临江北岸,西至临江东岸,东至李家巷和钟家巷东端。
老商埠,便是贺州市河东历史文化街区里最“资深”的代表。这里的商铺楼房属于浓郁的骑楼风格。黄昏时分,阳光西射,映照在光滑的石板路上,百年商埠的史卷在光影里铺开。
看着街区人来人往、车停车走的场景,就像是驻足在时光交错的隧道中,在老商埠里看着这里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其中,有一家商店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这家商店所售卖的货品并不出奇,是现在任意一家小卖部都有的饮料、鸡蛋、米粮油等,但用于收纳这些商品的木质货架,却有着“旧时光”的烙印。
“这间铺子是河东街的177号,在民国时期是一家名叫‘孟记’的米酒行,新中国成立后还是供销社粮油门市部,也是贺州近现代商业建筑的遗存代表。”八步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黄成周说,尽管商铺不知转手了多少轮,但店铺的旧货架、砖混修砌的陈列台一直留存着。
老板娘看到我们对店铺里的旧物件饶有兴致,说道:“这个木架虽然旧但挺结实,没想过更换,也算是留下一份记忆吧。”
贺州市河东历史文化街区:百年商埠的传承与新生。图为街区一角。
河东街区的商埠文化,被融进了这些旧物件、旧址里成为传承。游玩河东老街,必打卡的一站是位于河东街中段的粤东会馆。“这里曾是商业和社会活动协商的重要中心场所,也是河东街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70多岁的龙泽深,退休前是贺街镇长利小学校长,是土生土长的贺街镇人。
记者看到,这是一栋三座的西向建筑,由前、中、后三大殿及两旁的廒屋组成,琉璃瓦面、绿色荷花型的瓦当、雕刻着花鸟兽图案的封檐板……有着典型南方古建筑艺术传统的风格。隽永雄劲的“粤东会馆”四个大字刻在大门之上,在熙熙攘攘的老街中尤为引人瞩目。
“河东街区作为百年商埠之地,在明清时代就相当繁华,一直到民国时期。鼎盛时,在河东街区的商店至少有200家,有各种品类的贸易经营。”龙泽深说,当时的河东街区商贾云集,铺头、商店一个挨着一个,颇具规模。
兴盛的商贸发展,也拉近了河东与对岸——河西的“烟火”交往。“因为以前老县城在河西,属于政府部门的驻地,我们常常过桥到河东买菜和生活用品。”河西村村委会副主任陈中来告诉记者,从前家里以制作面包为生,他便将面包带到位于河东街的贺街中心小学旁边小商铺售卖。时间久了,小商铺要转手,他便接手下来易名为“立文商店”继续经营。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中来得知河西一家商铺的店主因年事已高有意转让,他继而又盘下这家商铺。“河西这家商店也是一家百年老店了。我接手时,原店主还将他一直保存的竹质酒斗、竹凳子留给我,我也一直收藏着。”陈中来说。
现在以河西城址为中心打造临贺故城,并不断修建完善,就是为了延续好贺州的城市发展文脉。“河东历史文化街区的商贸发展、物质的传承,为当地文化融通搭起了一个交流平台。”退休多年的龙泽深,现是贺州市孔子文化研究会顾问、贺州文庙文化推广大使。他说,当初河东经济文化发展的传承和弘扬,对今天临贺故城、贺街镇的发展起到奠定基石的作用,促进了大家思想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提高,也将贺州的民众之心紧紧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