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的《火之鸟》:一部跨越时空的漫画史诗
手塚治虫的《火之鸟》:一部跨越时空的漫画史诗
《火之鸟》是日本漫画大师手塚治虫的代表作之一,自1954年首次连载以来,历经多次连载中断和重启,最终成为手塚治虫的“毕生之作”。这部作品以“火之鸟”为象征,探讨了生死、永恒生命等主题,展现了手塚治虫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理念。
解说
《火之鸟》的连载历程可以追溯到1954年7月至1955年5月在学童社《漫画少年》杂志上的首次连载。随后,作品在《少女俱乐部》(讲谈社)上继续连载,从1956年5月持续到1957年12月。1967年1月,作品在《COM》(虫制作商事)上重启连载,直到1971年11月。1971年12月至1972年1月,《COM》连载了《望乡篇》。1976年9月至1981年4月,《COM》和《COM Comics》(虫制作商事)连载了《望乡篇》至《异形篇》。最后,作品在《漫画少年》(朝日Sonorama)上连载了《太阳篇》,从1986年1月持续到1988年2月。
手塚治虫在《火之鸟》的单行本序言中写道:“《火之鸟》是一部以生死为主题的戏剧作品。从远古至未来,火之鸟不熄不灭,而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对人类来说似乎是一种宿命。”
火之鸟的形象灵感来自于1947年制作的苏联动画电影《神驼马》中的火鸟形象。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火鸟的羽毛被认为是带来灾难的象征。但手塚治虫笔下的火之鸟却是永恒生命的象征,它的羽毛甚至都拥有神奇的超能力,只需被羽毛轻抚,伤口或疾病就可以治愈。
在这一系列的故事中,角色们纷纷试图捕捉到永生的“火之鸟”,寻求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火之鸟之血。
实际上,自《漫画少年》版以来,这一系列作品经历了诸多坎坷。《火之鸟》在《漫画少年》上的连载曾一度中断,随后改变目标读者群体,转而面向少女读者,开始在《少女俱乐部》上连载。而后,手塚治虫亲自创办了《COM》杂志(虫制作商事),并重新开启了《火之鸟》的连载。在此之后的一系列作品才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火之鸟》。然而,《COM》的生命也未能长久,《望乡篇》连载至半程时,该杂志更名为《COM Comics》并暂停发行。而这本《COM Comics》也经历了转型和复刊的迷茫。最终,虫制作商事于1973年8月22日倒闭,《COM》也随之废刊。此后,《火之鸟》的连载转到了朝日Sonorama的《月刊漫画少年》,再到角川书店(现KADOKAWA)的《野性时代》,在辗转中延续了下来。
据1974年1月的《赤旗》专题报道《手塚漫画的主人公们》一文所述,《火之鸟》似乎有将《铁臂阿童木》的故事融入21世纪部分情节的构想。在初版的《太阳篇》中,茶水博士的短暂出场也预示了这一端倪。
手塚治虫的宏伟构想是,在交替描绘未来和过去的同时,将自己的代表作融入其中,并逐渐向“现代”靠拢。不幸的是,他未能看到这个构想的真正完成就溘然长逝了。
可以说,这部系列作品是他倾注全部心血的“毕生之作”。由于作者的离世,《太阳篇》之后的故事发展也戛然而止。值得一提的是,《手塚迷杂志 vol.78》(1988年12月30日刊行)曾透露了部分与《太阳篇》相继的故事线索。这部分故事被命名为《大地篇》,以侵华战争时期为背景,以军人为主人公。它被构想为一部从上海开始,延伸至楼兰的宏大战争史诗。
“死亡究竟是什么?生命又意味着什么?这些看似简单,却具有终极意义的问题,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思索,但至今依然未能找到答案。”
《火之鸟》最终成为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故事,而这句仿佛预见到了这一点的话语,也出现在开篇提到的“序言”中。
作者述
《火之鸟》
第一部《黎明篇》之后,出现的却是《未来篇》。因为我想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分别从起始和结束两端出发,交替描绘出一个长篇故事。所以,《未来篇》之后的剧情将再次回到古代,讲述《黎明篇》的后续故事。我想以这样交替的方式进行叙述,最终再回到现代,作为未来和过去的结点,同时也将成为故事的结束。前面的所有故事将在“现代”得到一个结局,并且在所有故事都完成后,将会构成一部从《黎明篇》一直延续到遥远未来的漫长连续剧。
因此,尽管每个情节看似毫无关联,但当它们最终汇聚在一起时,就会意识到它们实际上都是同一长篇故事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这个构思的整体框架。至于为什么这么写,这是因为人类历史并不存在所谓的界限或断层。在故事中,“火之鸟”将作为线索,把这些一块块的拼图连接起来。
每个片段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作出描绘,并提出疑问。此外,为了避免单调,故事将融入科幻、战争、推理、幽默等多样元素,以丰富剧情并增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