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干预助力 ADHD 儿童治疗:提升自我管理与社交能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干预助力 ADHD 儿童治疗:提升自我管理与社交能力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3OU80K0545TXMQ.html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研究表明,ADHD属于慢性疾病,药物治疗联合认知治疗、心理干预等多模式治疗方法可增强疗效,更好地改善症状。其中,心理干预是一种通过改变患儿的心理和行为改善其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儿了解和调整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一项中国学者进行的临床试验研究,以80名6-11岁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 名。所有患儿均符合ADHD诊断标准,且在治疗前未服用任何药物。

对于观察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感统训练等等;对照组则在观察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家长课堂、社交训练等)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治疗3个月。

疗效评估标准如下:治疗后患儿症状完全消失,可遵循老师指令维持课堂纪律,动作显著减少,注意力集中,表示“显效”;治疗后患儿症状改善程度较显著,动作有所减少,注意力基本集中,能遵守纪律,表示“有效”;治疗后患儿症状改善不大,多动,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遵从老师的指令和维持课堂纪律。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ADHD症状改善也优于对照组。

ADHD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等,实施单纯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还需配合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干预。心理干预旨在助个体改变负面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提高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学会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处理情绪问题、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等,从而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研究表明,常规治疗方式结合心理干预,能指导ADHD患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冲动和过动行为,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减少过动和冲动的频率加强,并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注意力训练,改善患儿注意力的集中和持久性,改善核心症状,保证良好治疗效果。

常规治疗可促进大脑中枢完善自动化调节机制,以应对外界刺激,同时强化脑部的统筹管理能力,使患儿心理活动得到调节,并提高感官功能,改善患儿认知,缓解症状。

ADHD患儿往往存在社交交往困难问题,如过度冲动、缺乏默契和懂得他人感受等,心理干预帮助其学习适应性社交技能,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增强社交适应能力。

同时,心理干预通过家长参与其中,使其多了解疾病特点和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环境,有效改善家长对ADHD患儿的理解和态度,促进全面发展。此外,通过心理干预,ADHD患儿能更好地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观念,提高自尊和自信,减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可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多动症状及病情,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