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全面禁售辣条,出口食品必须获得这两个认证
印尼全面禁售辣条,出口食品必须获得这两个认证
近日,印尼食品与药物管理局(BPOM)发布紧急公告,宣布暂时停止所有辣条产品的流通,以保护公众健康。这一决定源于近期多起小学生食用辣条后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经调查发现辣条中含有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探讨印尼对进口食品的严格认证要求。
中毒事件引发禁售
BPOM负责人塔鲁纳·伊克拉尔(Taruna Ikrar)在雅加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们收到了来自楠榜、苏加武眉、沃诺索博、南唐格朗、西万隆和帕米卡桑等七个地区多名小学生在食用了辣条零食后出现中毒症状的报告,BPOM将其指定为特别食物中毒事件(KLBKP)。
“基于对疑似导致 KLBKP 的产品检测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发现有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迹象,”塔鲁纳·伊克拉尔说。“这种细菌可能产生毒素,导致胃痛、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与受害者报道症状一致。”
目前,在获得了印尼BPOM的分销许可的73种辣条产品中,有四种被证明含有细菌,分别是Luvmi Hot Spicy Latiao, C&J Candy Joy Latiao, KK Boy Latiao, 和 Lianggui Latiao。这四种产品已被撤出市场,并被暂停销售许可,并将追踪进口商。
食用辣条中毒事件的发生,BPOM当局深入调查并采取坚决行动,危险细菌的发现以及分销过程中的一系列违规行为意味着这种零食最终被暂时禁止在印尼流通,并暂停辣条食品的注册和进口。
辣条不符合印尼食品安全标准?
辣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特别流行的零食,具有独特的咸香与辣味,被奉为“童年味道”代表,近年来通过社交媒体成功吸引了包括印尼在内的许多海外消费者的关注,不少人甚至产生“上瘾效应”。
辣条的主要原料是小麦粉、黄豆粉、辣椒油。这些成分与水、盐、糖、调味剂、植物油和其他几种附加成分混合,然后加热至高温。除了口味较重外,辣条还使用味精(MSG)等成分来改善口感,并使用色素和防腐剂来延长保质期。然而,制作辣条过程中的几种成分引起了人们对健康和清真方面的担忧。
BPOM进行调查后发现,辣条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除了食材原料、生产过程外,在包装、分销过程中也有可能受到污染,目前辣条已经被认定为高风险包装产品。
除了健康问题外,BPOM发现在印尼流通的辣条产品部分尚未获得清真认证。辣条制作原料其中之一是在糖白化过程中使用活性炭,活性炭可能来自于清真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动物骨头。此外,辣条中使用的食用油等一些成分也可能含有动物油,如果动物油不是来自清真动物,那么对于穆斯林消费者来说,这将带来消费信任危机。
同时,辣条还被发现不符合良好加工食品分配方法(CPerPOB)的规定。根据BPOM对进口商和分销仓库的检查,发现了多种不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印尼禁止辣条的理由,也警告公众在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零食时要更加警惕。
零食市场有潜力,外资进入要合规
根据Statista Market Insight的数据,预计2024年印尼休闲食品市场收入将达到41.8亿美元,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3公斤,同时,印尼休闲食品市场预计每年增长8.13%(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
印尼零食市场具有庞大的消费基础和持续增长的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一旦发生安全问题,产品和品牌的声誉可能一夜之间垮塌。
辣条起源于中国,以独特的口味和较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同时得益于全球化市场和跨境电商的发展,中国辣条品牌不断进军印尼市场,超市、零食店里出售的中国品牌辣条不在少数。
但经过此次“辣条事件”,印尼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特别是中国品牌的食品,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戒心。这种担忧不仅源于对具体产品的质量问题,还可能扩展到对整个中国食品品牌的信任度上。对于创业者来说,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必须认真考虑并应对这类潜在风险。
产品出事确实可能导致品牌一夜之间被禁售,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国际形象。因此,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必须严格遵守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印尼进口食品需知
向印尼出口食品涉及多项认证要求,不同食品种类有各自的合规事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获得BPOM认证和清真认证。
BPOM认证:
印尼强制要求食品进口企业办理BPOM认证(印尼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这一认证是为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安全与质量标准,保护消费者健康,同时也是法律合规的必要条件。
清真认证:
印尼清真认证,也称为HALAL认证。印尼穆斯林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根据2014年第33号法律,所有在印尼销售的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必须获得HALAL认证,以确保其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要求。获得HALAL认证不仅是进入市场的法律要求,还能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扩大客户基础。
清真认证有效期为四年。
注:如果企业在此期间更改了产品成分,必须要及时更新清真认证。认证可由位于印尼认可的境内或境外认证机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