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年货里的客家情长与文化新韵
福建永定:年货里的客家情长与文化新韵
永定土楼舞龙、大鼓凉伞表演 永定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将至,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这片充满客家风情的土地更添几分厚重与荣耀。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传统年货与新兴“文化年货”交织,勾勒出一幅独具魅力的新春图景。
“一到过年,广东潮汕的朋友对我们的副榜炉痴迷得很。一家人围坐炉边,沏一壶凤凰单枞,在茶香里唠家常。”城郊镇万美村的童义章是市级非遗项目峰市副榜炉制作技艺传承人,春节前夕,他的副榜炉制品格外畅销。永定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只副榜炉,一般用于烧水、煲汤、温酒、煮药等,不仅风靡漳、厦、潮、汕的茶馆、饭店,还远销东南亚等地。
在永定,传统手工艺年货有着独特魅力。坎市镇的卢晓文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她的剪纸作品题材丰富,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连年有余,也有展现客家生活场景的农耕图、土楼人家。“春节贴剪纸窗花,是客家人的习俗。”卢晓文拿着剪刀,在红纸上轻盈舞动,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幅灵动的生肖蛇剪纸。
“男人喝正月,女人喝坐月。”这句客家谣谚,是客家春节的另一番写照。冬至这天清早,陈东乡的阙翠连就忙活起来。她说:“客家人过春节是必须有酒的。”清甜的酒香弥漫永定的每个乡村,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腊八这天,永定的土楼间已处处洋溢着春节将至的喜庆氛围。在湖坑镇振成楼内,楼主林日耕的妻子张燕玉正忙着制作永定特色年货——芋子包。“快过年了,一家人就爱吃我做的芋子包,这可是我们客家人的老味道。”张燕玉满脸笑意,用客家话说道。芋子包作为永定非遗小吃,承载着客家人对阖家团圆的美好祝愿,浓郁的芋香萦绕在客家人的心头,成为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年味。
在城区的东市场集市上,张记牛肉丸摊位前围满了人。“我家的牛肉丸是纯手工制作的,过年一家人吃火锅,可少不了它。”老板张勤和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捶打着牛肉,“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大家都在网上下单,我家的牛肉丸销往全省各地。”
“有钱没钱,卤个猪头皮过年。”以前,客家人一般都是大年初一才开始卤猪头皮,用来招待客人。如今春节将至,西溪乡的张福光已开始加班加点腊制猪头皮。张福光说:“以前卤猪头皮是全手工的,现在有了机械化设备,可以用真空腌制,不仅更方便也更入味。”近年来,当地借鉴制作腊肉的方法,将猪头皮制成腊味进行保存和售卖,大受欢迎,成了家家户户春节餐桌上必备的一道美食。
1月14日,2025年永定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高陂镇举行。天气虽冷,但挡不住书法志愿者为居民送“福”的热情。永定区文化馆副馆长吴恒亮现场挥毫,为村民写“福”字、送春联。
近年来,永定的“文化年货”为春节注入新活力。以永定土楼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如土楼造型的钥匙扣、印有土楼图案的笔记本等,将土楼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在土楼文创店内,游客纷纷挑选心仪的文创产品。“把永定土楼带回家,也把这里的春节记忆带回家。”北京游客王先生说。
连日来,永定年货市场热闹非凡,成了永定新春亮丽的风景线。永定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江信进表示,文旅部门群策群力,加大文化市场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美好的春节氛围,让老百姓在品味美食、欣赏传统工艺、享受文化熏陶中,迎接美好蛇年,传承文化春节。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