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大学王志恒课题组揭示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的全球模式和驱动因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大学王志恒课题组揭示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的全球模式和驱动因素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stxz2020/article/details/136826306

了解物种多样性维持的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最近的研究强调了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土壤反馈,PSF)在植物群落中维持植物多样性的潜在重要性。北京大学王志恒课题组利用一个包括202个研究5969个实验观测值的全球PSF数据集,探索了木本和非木本生长形式的PSF强度的地理模式和气候驱动因素。

研究背景

了解物种多样性维持的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最近的研究强调了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土壤反馈,PSF)在植物群落中维持植物多样性的潜在重要性。PSF是基于植物影响非生物和生物土壤环境的过程,这一过程反过来又影响其他同种和异种植物的性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生态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发现PSF过程对植物物种丰度、入侵成功、群落演替和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因此,PSF可能在大空间尺度上对植物多样性格局有所贡献。先前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物种和地区,PSF可以从正到中性和负,但PSF的地理模式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这限制了我们对PSF对植物多样性模式影响的普遍性的理解。

研究方法

基于此,北京大学王志恒课题组利用一个包括202个研究5969个实验观测值的全球PSF数据集,探索了木本和非木本生长形式的PSF强度的地理模式和气候驱动因素。由于已有研究发现植物物种属性(如原生物种与非原生物种)和实验环境也可能影响PSF的强度,因此研究人员首先评估了多种植物属性和实验环境如何影响PSF的变化。然后,研究人员评估了PSF值是否在低纬度地区更负,正如Janzen-Connell假说所建议的那样。第三,探讨气候因子尤其是干旱对PSF地理格局的影响。最后,研究人员比较了不同生长形式(木本与非木本)和不同实验环境(田间与温室试验)下PSF的地理格局和气候驱动因素的差异。

图1展示了研究中使用的样本位置分布、实验环境划分以及木本和非木本物种的植物-土壤反馈效应大小置信区间。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PSF平均为负,受植物属性和环境设置的影响。木本植物psf不随纬度变化,而非木本植物psf在高纬度呈负相关。在木本和非木本物种中,PSF一直与干旱增加呈正相关,可能是由于相对于土壤传播的病原体,互惠微生物增加。这些发现在田间和温室实验中是一致的,表明PSF的变化可能是由气候的土壤遗产驱动的。研究结果呼吁谨慎使用PSF作为纬度多样性梯度的解释。研究人员还呼吁进行更多的实验,特别是在热带森林和南半球,以对PSF的纬度梯度进行更可靠的评估。与温度相比,干旱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因素,这表明水分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更为重要。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干旱或降水的变化可以通过介导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物种共存和植物群落的动态。

图2展示了纬度、干旱指数和植物-土壤反馈在五个独立数据集之间的关系。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11/ele.14364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