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了重点小学,真的会终身遗憾吗?
去不了重点小学,真的会终身遗憾吗?
为娃挑学校,真不是件简单事。在花生社区的圆桌里,花友@一只纠结的金鱼为了娃上重点小学的事,十分纠结,她的问题,引起了诸多花友们的共鸣...
去不了重点小学,真的会终身遗憾吗?
没办法让孩子上重点小学,我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吗,心里真是纠结...
本想花钱找人就能进附近的公立区重点小学,没想到去年一个政策下来,这种方法很难办了,房价也随之疯涨,普通家庭的我除非拿出大部分继续买校区房,家里人都不支持,我也怕九年后房子掉价,这条路又搁浅了!
身边人有极力推荐我一定上重点校否则终生遗憾的,有建议我留着钱补课的!我真怕耽误了孩子,纠结啊!做梦都是上学这点事啊!
这个问题,得到了一百多位花友的回复,我们精选了其中一部分回答,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的重点是习惯的养成”
花友@泽晞
小学是不是重点个人觉得不重要。小学阶段应该注重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关键。
小学是孩子从依赖成人到走向独立的一个过渡期,家庭教育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的。如果能够达成家校同盟是最好的。
中学之后,孩子独立意识增强,家庭的影响力就弱化了,但学校的影响力还是有的,所以中学阶段选择一个校风好的学校还是比较重要的。
故此,小学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家庭教育这块。小学阶段非常没有必要在择校上倾注过多财力。有这钱不如投资自己的头脑,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投资在能够开拓孩子视野,提高综合能力方面。
《银河补习班》剧照
“学校不如孩子个人素质重要”
花友@Ella妈妈
理解楼主,我当年也纠结要不要换房去重点小学。后来因为不想降低生活品质,选择留在家附近的普通海淀小学。现在娃初二,回头看,我有这么几点建议:
1.小学别太差就行,中等或偏上即可。鸡头凤尾,在中等或偏上学校,孩子更容易突出,更受重视,对于孩子上进心、自信都有好处。太差的学校,班风可能不好,家长孩子上进心都不太足。
太好的学校,孩子不容易突出,尤其非富即贵的学校,关系户多。我一朋友去了海淀名小,班主任入学调查,居然要写家里车的品牌,不得已换了辆勉强够格的奥迪。
小学还是要匹配自己的圈子,三观一致。我家是工薪阶层,打工仔的圈子和富贵圈都不适合。
《小舍得》剧照
2.不降低生活品质去追求学区房。学区房更贵,更窄,还可能更老旧。我一直觉得,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在太小的空间成长,尤其如果没有自己单独的卧房,对孩子成长不是太好的。
3.再好的学区房不如自家的书房。再好的学校,顶多教个中档成绩。成绩好的娃,一般都是要么家里父母引导得好娃也配合,要么内驱力超级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优秀父母成就优秀孩子,成就优秀学校。小学学习生活习惯,阅读积累,自信等培养很重要。
4.通过普小的奋斗去个好初中也是一条路。回头看,娃小学过得还是很充实的。小学阅读基础打好了,初中英语突出,文科相对轻松,腾出时间主攻理科。
初中优秀娃多了,相互赶超,学习氛围也还不错。孩子从七下的十几名,追到前十。学校和她的能力水平基本还是匹配的。
《银河补习班》剧照
现在娃高一了,补写:
在北京,各个区的教育不太均衡,差距也很大。北京选区很重要,因为高中不能跨区。所以我的原则是在资源好的区,选择中等学校,选择大环境。
现在娃高中了,关于学校,我觉得还是孩子上进心、习惯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等个人素质更重要。
学校是锦上添花,没有锦缎,添花也不好看。只要不是特别差的学校,孩子只要努力,一样都可以学好。
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图源网络
“学区房,一分钱一分货”
花友@海绵姐姐
就升学而言小学是否重点关系不大。初中比较重要。建议重点关注对口初中质量。
已经看到好几家父母面临小升初才发现对口是菜中,接受不了。以前培养的兴趣爱好统统放弃,要报补习班刷题,还不一定比得过人家一年级就开始报班的。
如果仅仅是小学比别人差一个档次,问题还不大。万一初中是那种根本没人考得上重点高中的。现在劝你不要花钱的人会帮你补习吗?
至于什么培养好习惯,未来还很长之类的话,听听就得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是为什么?愿意买学区房的家庭,对教育必然上心。
我已经被娃学校的各路牛人惊到好几回了。一进校就是一个会五门外语的。然后是数学口算竞赛别人八分钟做不完他三分钟全对的。最近又发现一个二年级聊起三角函数头头是道的。
《小舍得》剧照
这就是娃身边不超过两排座位的同学。我们上的班还是个最没背景的,有几个学困生,经常全年级成绩垫底。我们上的还不是最热门的小学。学区房,一分钱一分货。
从经济方面考虑,学区房现在看着是挺贵的。九年以后算算通货膨胀,你觉得积蓄又会有多值钱?
去不了重点小学,倒是不太会终身遗憾。因为你甚至都没有机会知道,重点小学的孩子可以有多厉害。
“跑道并没有完全打开”
花友@止言慎行
小学才是孩子热身的阶段,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习惯,习惯还是习惯。读书的习惯,写字的习惯,独立的习惯,而不是所谓的名师效应。
整个小学阶段,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的呵护更重要。即便错过了一所所谓的重点,也请不要在孩子面前遗憾失望。因为跑道并没有完全打开。
其次,别太用力去生活。阶层和错层永远在生活里存在。适当对自己说就这样吧。也很好啊。说不定峰回路转亦或者别样花开。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讲奋斗无用。是因为读书和受教育有时候是两个概念。即便去了最重点的学校,也一定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和众多不如意,老祖宗说的好,以不变应万变。
让孩子看到我们努力的心,看到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就好。不要让孩子去感受我们的折腾,焦躁,痛苦,这样传递给孩子的也会是一种对生活的恐惧。
《银河补习班》剧照
“在菜小也不要焦虑”
花友@绿晨
我儿子一到三年级在菜小,四到六年级在名小。对比下来,确实名小各方面都好很多。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但是也不是非去不可。
我儿子之前菜小的同学,也有学得非常好的,课内基础扎实,校外拓展得也很好。这学期小升初也拿到了心仪初中的门票。而且初中校长对他非常欣赏,下一步就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
所以说,能去名小固然好,但是在菜小也不要过于焦虑。家长用心培养,用心陪伴,孩子也不会差的。
“重点和普小的四点区别”
花友@rainbowfish
娃刚上小学,说点感想。
重点小学与普通小学,区别还是有的,我所了解的,某重点小学只要家长配合学校,基本不用校外上课。同时,小低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狠下功夫。这些单纯从小低的所谓考试成绩上是反映不出来的。小高后差别会比较明显。
其次,师资上有相当的区别,不用多说。
其三,班型。普小如果有重点班的设置,那么在师资倾斜的情况下,也是不错的。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重小,普小,如果能遇到优秀的班主任,那就撞大运,对孩子的影响会很大。在优秀班主任下,普小也不错。
小低学的东西基本可以忽略,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是以后学习的利器。
北京某小学,图源网络
“娃上了普小,但目前成绩还不错”
花友@智深
作为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妈妈,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当年孩子去不去重点小学,我们也曾有过犹豫和徘徊,现在都释然了。
很庆幸给女儿选择了我工作单位附近的小学,每天早晚接送,我上班顺带着,中午也能跟着我去食堂吃饭,多了很多母女交流的时间。我接送起来也更便捷。
另外,虽然是所普通公立学校,但班级老师尽职尽责,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不错,基本不用大人操心作业,只是教教她不会的题,以及不定时帮她解决学习薄弱环节。目前成绩也很不错。
所以这三年下来,感觉小学期间最重要的是:
1.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听课和写作业的习惯;
2.有负责任的好老师;
3.给孩子提供宽松学习环境,不要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失利而动辄上纲上线,也不要平日里过度的唠叨,以及能根据孩子学习实际适时引导的父母;
4.注重孩子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多给孩子自由玩耍放松的时间,这点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其实很重要。
《家有儿女》剧照
“试想倾囊而出买学区房后的生活”
花友@小G的美丽童话
我们家最近在考虑此事,所以上来回答一下。
遗憾终身,这个词真是太夸张了。教育当然要选好的,但投入要有上限。上限是自己一踮脚能够得着的。
举个例。我长大的城市,是快速发展的二线省会。全市最好的几所小学,历史比较久,对应的学区房老,破,小,且数量很少。大量的学位留给了有过硬关系的人。显然这里更重人脉和阶层,而非房子。
如果你有过硬关系直接进去好了。如果没有,试想一下靠倾囊而出买学区房进去会怎样。
《学区房72小时》剧照
首先,上班交通且不论,房子肯定不舒适,生活质量直线下滑。其次,在关系户众多的班级里,孩子总能感受到微妙的氛围,对信心是一种打击。
再次,付出那么多供孩子来上学,全家都充满压力,能坦然接受孩子成绩的波动吗?
育儿是一项系统工程。试着评估一下家庭状况。如果上一所好学校,会大大削弱家庭的底气,大大耗费所有人的时间,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踮起脚够一够,够得到就去好学校。要跳起来还够的特别辛苦,放弃吧。这不仅是钱的事。
“孩子的人生是长跑比赛”
花友@椰子婷
重点小学的师资和生源也许确实优越一些,常说孩子长大以后,父母的影响会越来越不及同龄人和老师,说明孩子在群体中是有趋向于群体的倾向的。
但楼主的这个问题的解答,却很难用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来作答。每个人的经历有所不同 所在的地域不同 升学政策不同,难以通过一个是或者否简单的回答。
其实家长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尽量好的,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总有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同学,但实际情况并不允许我们一步到位。
《学爸》剧照
但不一步到位也不影响很多孩子曲线救国,说到底,孩子的人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长跑比赛,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提醒家长不要过度注重短期的发力,而要重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现在思考问题总是以一种“如何…那么…”的方式做因果推论,如果不能上重点学校,那么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就会一直输下去了。
实际上因和果可不是这么容易断定的,导致一件事的发生原因非常多,只有主次的区别,没读重点学校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即使是这样,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未必是它。
最后,学校的风格和孩子是否匹配,也是很重要的选择因素。衡水中学升清华大学的再多,孩子未必能做到适应。有很多父母在做选择的时候也会考虑这点放弃最热门的选择。
总之,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做最优选择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