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罗夫的枪和子弹
费德罗夫的枪和子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工程师费德罗夫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自动步枪,这些武器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性能。本文将详细介绍费德罗夫的1913半自动步枪及其衍生型号,包括它们的技术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与同时期其他武器的比较。
一战爆发前,费德罗夫就开发出了1913半自动步枪,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传统的7.62X54R,另一种是自研的6.5X60子弹。
其中发射7.62X54R的1913半自动改用麦德森机枪弹匣后还能全自动射击(沙俄国内引进麦德森机枪生产线自产):
沙俄官方测试后认为6.5子弹不错,下单20只步枪和20万发子弹,由谢茨得罗列次克兵工厂生产。不过随着一战爆发,为迁就国内大量库存的有坂6.5子弹,又改为用6.5有坂的。
受到绍沙机枪的启发,1916年,费德罗夫把一只发射有坂6.5的1913半自动步枪进一步截短枪管和枪托,改用15发弹匣和全自动,这才是真正的费德罗夫1916全自动步枪。
如下图:
上面这个图是仅存于捷格加聊夫的孤品,弹匣已经丢失了。
至于游戏中常见的带小握把和25发弹匣的其实是重启炉灶的费德罗夫1919。
费德罗夫1919的结构复杂多了,更适合于做两人轻机枪组用。
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有枪管易热(超过300发)的问题,所以最好是时而半自动,时而全自动,这也符合费德罗夫的设计初衷,它的名字就叫“机关步枪”。
那么它的成本是多少,作为参照,当时沙俄国内在生产的麦德森机枪(发射7.62X54R子弹)是1730卢布,而费德罗夫1919机关步枪的成本是1090卢布。费德罗夫1916机关步枪和1913半自动步枪的成本未知,但从结构上来看,要比1919便宜得多。
至于子弹,仅从外表看费德罗夫6.5X60应该算是最具威力的6.5子弹,和李恩菲尔德步枪的7.7毫米子弹几乎一样了,完全可以作为重机枪子弹使用:
上图中有坂6.5子弹的动能是2000焦耳不到,这和参与过一战大名鼎鼎的温彻斯特M1907半自动步枪发射的.351SL子弹和几乎击败M1加兰德的佩得森步枪发射的.246步枪的动能是一样的,当然,三八式步枪因为枪管更长,初速更高,动能更大(2610焦耳)。
以上数据取自网上“老枪备忘录”,“合金弹头”。
好了,现在来到本吧最常见的架空环节。当时1900年全世界热衷6.5子弹时,有坂6.5子弹也引进国内,但张之洞等人担心6.5子弹威力不够,特别委托毛瑟开发了一款6.8子弹和步枪,只是随着清朝垮台和7.92已经普及未推广,从性能上看,费德罗夫6.5X60子弹完全可以一统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即使这款子弹引进不了,基于有坂6.5的1913半自动步枪和1916机关步枪也可引入,尤其是1916机关步枪,带15发子弹,可全自动,也可半自动,枪管也短,作为取代冲锋枪的班长步枪很合适。至于1919,引进作为班组机枪也合适,只是要增加枪重枪长,成为一只重枪管机关步枪,克服其连射时易热及动能偏小的问题。
如果6.5有坂也不能引进,那么参照发射7.62X54的1913改造成发射7.92X57步枪的全自动也行,这把枪看上去和新中国的63式自动步枪很类似。
发射7.62X54子弹的费德罗夫1913半自动步枪改用麦德森30发弹匣和快慢机后具备全自动发射能力。
实际上当时欧洲各国都有类似的半自动或自动步枪方案,以技术相对更成熟的雷明顿8做对比,让deepseek跑了一下,
1913年定型轻机枪设计方案
(基于雷明顿Model 8与费德洛夫Avtomat技术融合)
核心设计目标
- 量产可行性:1914年8月实现月产1000挺,需简化结构,采用标准化零件和成熟工艺(铸造、冲压)。
- 可靠性:适应一战堑壕战环境(泥沙、低温、高湿度)。
- 轻量化:空重≤9kg,便于单兵携行和战壕内机动。
- 火力持续性:弹匣/弹链供弹,射速400-500发/分钟,有效射程600米。
技术方案
1. 自动方式:改进型枪管短后坐(Hybrid Short Recoil)
- 原理:
- 融合费德洛夫的短后坐开锁与雷明顿Model 8的两级复进簧设计。
- 击发后,枪管与枪机共同后坐约20mm(短行程),随后通过斜面凸轮强制分离,枪机继续后坐完成抛壳。
- 复进簧分两级:一级推动枪管复位,二级推动枪机复进上弹。
- 优势:
- 短后坐降低后坐力冲击,两级复进簧简化同步问题,提升可靠性。
- 射速稳定在450发/分钟,可控性优于长后坐系统。
2. 闭锁方式:旋转闭锁+辅助楔形块(Rotating Bolt + Wedge Lock)
- 原理:
- 主闭锁:借鉴雷明顿Model 8的旋转枪机(4凸笋),闭锁时顺时针旋转与枪管延伸部啮合。
- 辅助闭锁:增加楔形钢块(类似费德洛夫的倾斜闭锁),在高压瞬间抵紧枪机,分散膛压冲击。
- 优势:
- 旋转闭锁提供刚性支撑,楔形块增强极端工况下的闭锁强度,避免早期开锁风险。
- 结构复杂度可控,仅需增加一个楔形块零件。
3. 供弹系统:可拆卸双排弹匣+应急弹链适配器
- 主供弹:30发弧形弹匣(类似费德洛夫Avtomat),适配6.5×50mm有坂弹(兼容俄军弹药库存)。
- 备用方案:通过更换供弹盖,可快速切换为100发帆布弹链(提升持续火力)。
- 优势:
- 弹匣轻便,适合步兵突击;弹链适配器应对阵地防御需求。
- 供弹口通用化设计,降低生产线调整成本。
4. 冷却与材料
- 枪管:重型浮置式枪管,外附散热肋条(类似刘易斯机枪),无散热套以减重。
- 材料:枪机与闭锁部件采用镍钢合金,其余结构大量使用冲压钢板和铸铁件,平衡强度与成本。
5. 人机工程
- 两脚架:可折叠钢制脚架,铰接于枪管中部,展开后提供稳定支撑。
- 提把:枪身中部集成提把,便于快速转移阵地。
- 瞄具:折叠式标尺照门(100-800米),前柱准星带护圈。
量产优化措施
- 零件标准化:全枪仅需85个零件(雷明顿Model 8为120+个),关键部件(枪机、复进簧)通用化。
- 工艺简化:
- 枪管采用冷锻工艺(借鉴毛瑟生产线),内膛镀铬提升寿命。
- 冲压件占比60%(机匣、弹匣、脚架),减少铣削工时。
- 模块化组装:分四大组件(枪管组、枪机组、供弹组、支架组),由独立车间生产后总装。
性能参数(1914年型)
项目 | 参数 |
---|---|
口径 | 6.5×50mm有坂弹 |
全枪长 | 1150mm |
枪管长 | 550mm |
空重 | 8.8kg |
供弹方式 | 30发弹匣/100发弹链 |
射速 | 450发/分钟 |
有效射程 | 600米 |
有坂弹动能没那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