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断折旧,现代教师成长需具备的4个特质
知识不断折旧,现代教师成长需具备的4个特质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才能在教育领域持续发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现代教师成长所需的四大关键特质。
传统教师被视作知识的传授者,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了教师权威不可动摇的地位,他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在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大数据和高网速的普及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知识和思想的传播速度也日益加快,特别是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教师以往"知识权威"的角色变得不再稳固。随之而来的是,教师需要具备的特质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
随时代演进而不断进步的教育专业
现代教师的角色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包括教学设计和管理、引导学生反思和启发人生、以及行为和道德的典范。教师不仅要承受外界对其角色期望带来的压力,还要平衡工作角色和个人理想之间的内在冲突。
从食品安全反思诚信品格的重要价值。图片提供:罗宇顺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平坦大道,想要在教育领域取得长足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当下的节奏和步伐,只有不断成长,专业才能继续发展下去。以下提出现代教师成长所需具备的四个特质。
1. 正确认知教师的角色和定位
外界对教师角色的期望除了教学方面的认知外,更多是社会规范和理想人格的投射,教师需要承受比其他行业更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约束。
教师应该合理处理教师角色间的冲突,区分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和个人的定位,帮助明确"权责"和"界限",并设立相应的行为反应,避免因角色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掌握不同角色的内涵和要求,进而调整教师角色的行为,减少实践中角色与理想期望之间的差距。
另外,教学工作会不时或定期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根据工作内容的变化进行反思,以适应现代教师的多元角色。
2. 主动学习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能力
在信息流动速度极高的时代,知识不断折旧,时间不停地重新评估价值,获取新知识成了时代迫切需要的事情。知识传播速度越高,更新的速度就会越快,过时的机会也越大。
文明进步对人类社会的不同影响。图片提供:罗宇顺
今天在教室上教授的内容很可能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郝晓东,朱永新,2022)。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阅读最新的教育研究和文献,参与教学社群和学习网络,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分享经验(徐胜阳,2016)。还有持续反思和评估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寻求改进和创新的机会,这样才能提供学生最具价值的教育经验,帮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3. 跨学科教学成为未来的教学常态
跨领域或跨专业学习是未来的教育趋势,现实生活本身就是跨领域的,因此,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能够使学习展现其实际价值。因此,教学本身也应成为一种跨领域的综合活动。
多元活动与跨科学习互动下能形成更有趣的课堂。图片提供:罗宇顺
尽管为了效率,现实中需要对学科进行分类以利于资源整合,但当今社会强调综合应用能力,教师们不论学科专业程度如何,都需要在不同环境或领域中,具备把知识实践的心理准备(赵健,2008)。所以,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涉猎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并接纳其他立场和观点的心态,以更好状态迎接未来的教学挑战(林雅云,2019)。
4. 寻找或建立教学的"信念共同体"
榜样不仅对学生学习有明显推动作用,对教师工作也具有积极影响。
教师可以寻找学科能力、教学能力和人生价值观上,都具有正面影响且受到认可的领袖或骨干教师,将其视为工作上理想追求的榜样。或者可以与具有相似个人特质且学科相关的同事组成教研小组,形成教师之间的"信念共同体"(杜静,常海洋,2020)。在具有相同目标的群体中,更容易建立互相扶持和沟通的合作模式,从而培养同理心和接纳的良好工作氛围。特别是对于教龄尚浅的教师而言,他们很容易因为工作中的困难而感到无力,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然而,当教学工作失去动力时,通过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拥有积极的态度,教师便可以找到坚持下去的信念,然后形成良性循环(洪若绫,2014)。这样,个人和团队的成果和绩效就会逐渐累积,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成功。
每个教师都有为教学而坚持的理由
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工作现实中并不存在所谓"固定答案"或"万能方程式",每当面临新的问题,教师都需要重新适应和探索,只是所需的时长因人而异(伊列雷斯,2009)。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但相信克服挫折所获得的成长比放弃所带来挫折更能接近成功。没有人能预知下一个世代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但只有持续成长并坚持追求卓越的态度,教师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成长。
在课堂中实行一人一职,建立学生的归属感。图片提供:罗宇顺
参考文献
- 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成长的模式研究[J]。郝晓东,朱永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04)。
-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功能及其限度---基于教育变革的视角[J]。徐胜阳。教师教育论坛。2016(08)
-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之价值回归[J]。杜静,常海洋。教育研究,2020(05)
- 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赵健。2008。
- 我们如何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伊列雷斯,2009。
- 学校环境教育中的教师协作[D]。洪若绫。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2014。https://hdl.handle.net/11296/ffbc85。
- 学习共同体取向的共同备课之行动研究[D]。林雅云。硕士论文,国立东华大学:教育行政与管理学系,2019。https://hdl.handle.net/11296/5cvb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