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西江月·梅花》赏析及备考集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西江月·梅花》赏析及备考集锦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8/18/503199_1143204290.shtml

苏轼的《西江月·梅花》是一首悼亡词,表面上是咏梅,实际上是在悼念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这首词通过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寄托了苏轼对朝云的深切思念和哀悼之情。

西江月· 梅花
宋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词句注释】
1.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2.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3.芳丛:丛生的繁花。
4.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5.涴(wò):沾污,弄脏。
6.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7.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8.“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白话译文】
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它淡雅的姿态有神仙的风姿。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爱梅高尚的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梅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不过,虽然他的心态已经能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各种风雨,但命运的无常并不会因为他的坚强就减少对他的打击——朝云故去了,他暮年最心爱的女子离开他了,从此他的爱情情怀随着朝云的离去也一去不返。苏轼虽在政治上屡遭磨难,但是在与朝云的爱情生活上还是很幸福的。作品在这种背景下被创作出来,集中吐露了这些感情。

【作品赏析】
《西江月·梅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一生仕途坎坷。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书法欣赏】

【备考知识梳理】
1.请结合文本,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惠州梅花的神韵的。
2.请分析作者笔下梅的形象。
3.此词哪句话点明了题旨?请简要分析。
4.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请简要说明。
6.有人说这首词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请结合全词谈谈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美。起首两句说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是正面描写;后两句写梅花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是从美的影响着笔来写美本身,是侧面描写。
2.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意思对即可。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3.高情已逐晓云空句。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4.梅花生长在远离世俗的幽谷之中,荒芜的草棘之间,并且遭到了狂风暴雪的猛烈摧残,处境十分恶劣。它品格坚贞,傲立荒谷,顽强生长;尽管遭到打击,枝损花飞,但仍然半守残枝,坚强不屈。
5.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是寄寓梅花这个形象之中。
6.表达了作者对超尘脱俗的岭南梅花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有着岭南梅花一般风姿神韵的侍妾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蕴含着作者内心郁结不散的怅惘之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