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杨慎的《水仙花四绝》:四首写水仙的七绝同样惊艳非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杨慎的《水仙花四绝》:四首写水仙的七绝同样惊艳非凡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NJ60BI05530J79.html

杨慎,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以《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闻名于世。然而,他所作的《水仙花四绝》同样令人惊艳,展现了水仙花的高雅气质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其一

凌波微步洛川傍,合与江梅竞晚芳。
不见当年林处士,西湖配食水仙王。

“凌波微步洛川傍”,这句诗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水仙花似乎化身为洛神,轻盈地在洛水边漫步。这里“凌波微步”出自曹植的《洛神赋》,用以形容洛神步态轻盈,在水面上行走如飞。诗人用这一典故,既赞美了水仙花的美丽,又赋予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合与江梅竞晚芳”,水仙花与江梅在同一季节开放,竞相展现自己的芬芳。这里“竞晚芳”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水仙花与江梅的相互映衬,更突出了它们不畏严寒、傲然绽放的精神。

“不见当年林处士”,这句诗突然转折,由写花转到写人。林处士,即北宋的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娶,爱梅如命,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这里诗人提到林处士,可能是想表达自己对这位隐逸之士的敬仰之情,也可能是借林处士来进一步衬托水仙花的清雅高洁。

“西湖配食水仙王”,最后一句诗,诗人将水仙花与西湖相提并论,称其为“水仙王”。这不仅是对水仙花的高度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的深厚感情。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湖光山色、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诗人将水仙花与西湖相提并论,既是对水仙花的极高赞誉,也显示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的深厚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水仙花的美丽和清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提及林处士和西湖,诗人也表达了对隐逸文化的敬仰和对杭州西湖的深厚感情。

其二

金盏银台映绿樽,清香况复赛兰荪。
秪应岩桂为朋辈,未许山作弟昆。

“金盏银台映绿樽”,这句诗开篇即展现了水仙花的高雅气质。诗人以“金盏银台”形容水仙花的花朵,比喻其色泽亮丽、形状优雅,如同金盏银台一般。而“映绿樽”则进一步描绘了水仙花与绿叶相映成趣的画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自然画卷。

“清香况复赛兰荪”,这句诗进一步赞美了水仙花的香气。诗人用“赛兰荪”来形容水仙花的香气,表明其香气不仅浓郁,而且可以与兰草、菖蒲等名花媲美。这样的描述使得水仙花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秪应岩桂为朋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与岩桂之间关系的看法。岩桂,即桂花的一种,以其香气浓郁、花期长久而著称。诗人认为,水仙花与岩桂在气质和品质上都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视为同辈之友。这样的比喻不仅突出了水仙花的高雅气质,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未许山作弟昆”,这句诗中的“山”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但具体为何种植物已无从考证。不过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诗人似乎是在说水仙花的高雅气质和独特品质是其他植物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不能将其与其他植物视为兄弟或姐妹。这样的表达不仅突出了水仙花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也显示了诗人对水仙花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仙花的色泽、香气和气质,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通过与其他植物的对比,诗人也进一步突出了水仙花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其三

瑶池阿母惜幽芳,青鸟东来未许将。
小玉双成都睡去,一枝传自段安香。

“瑶池阿母惜幽芳”,诗的首句便营造了一个仙境般的氛围。“瑶池”是神话传说中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象征着高贵与纯洁。“阿母”即王母娘娘,她爱惜水仙花的“幽芳”,这里的“幽芳”不仅指水仙花独特的香气,更是指其高雅脱俗的气质。

“青鸟东来未许将”,次句承接首句,借用“青鸟”这一神话中的信使形象,暗示了水仙花的高贵并非轻易可得。即使青鸟从东方飞来,也未能将其带往人间,更突出了水仙花的珍稀与非凡。

“小玉双成都睡去”,这句诗中的“小玉”和“双成”都是神话中的仙女,她们曾经侍奉王母娘娘,并因为偷食了蟠桃而被贬下凡间。这里诗人借这两位仙女沉睡的形象,来暗示尘世间的人们无法轻易领略到水仙花的清雅与幽芳,需要有超凡脱俗的心境才能与之共鸣。

“一枝传自段安香”,尾句点出了水仙花的来源或传承。这里的“段安香”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名字,用于指代水仙花的种植者或传承者。诗人用“一枝”来指代水仙花,既表达了其珍贵与独特,也暗示了这种美的传承与延续。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神秘而高雅的场景,表达了对水仙花清雅脱俗之美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精神美的追求与向往。

其四

乘鲤琴高采掇新,蔚蓝天上少红尘。
黄姑渚畔湔裙水,不是人间妒妇津。

“乘鲤琴高采掇新”,首句便引入了一个神话传说。琴高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传说他后来成仙,骑着赤鲤从水中飞走。这里诗人用“乘鲤琴高”来比喻水仙花的高洁与超凡脱俗,同时也暗示了水仙花的采集与传说有关,增添了神秘色彩。

“蔚蓝天上少红尘”,次句描绘了水仙花生长的环境,蔚蓝的天上少有红尘的污染,这样的环境正是水仙花清雅脱俗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天空的颜色,进一步强调了水仙花的纯净与高洁。

“黄姑渚畔湔裙水”,第三句中的“黄姑渚”指的是银河边上的黄姑渚,是传说中织女与牛郎相会的地方。而“湔裙水”则是指古代女子在河边洗涤衣裙的水。这里诗人用“黄姑渚畔湔裙水”来比喻水仙花的生长之地,暗示了水仙花如同织女一般,生长在银河之畔,其水质清澈,如同湔裙之水,进一步强调了水仙花的纯净与高雅。

“不是人间妒妇津”,尾句诗人用“妒妇津”这一典故来反衬水仙花的清雅与高洁。妒妇津是传说中因为妒妇的怨念而形成的渡口,其水浑浊不堪。诗人用“不是人间妒妇津”来表明水仙花生长的地方并非充满嫉妒与怨念的人间,而是如同银河之畔一般纯净与高雅。

整首诗通过富有神话色彩的描绘,赞美了水仙花的清雅与高洁。诗人以琴高、银河、织女等神话传说为喻,生动地展现了水仙花的独特气质和生长环境。同时,诗人也通过反衬的手法,强调了水仙花的纯净与高雅,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