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温胆汤12种加减方详解:从基础方到临床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温胆汤12种加减方详解:从基础方到临床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3/22/56004409_1134034361.shtml

温胆汤源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具有化痰清热、和肝胆、除虚烦、定惊悸之效。在临床应用中,医家根据不同的兼挟证,从温胆汤的基础上延伸出了多种加减方,这些加减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掌握温胆汤的加减变化规律,是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证效果良好的关键。

1. 柴芩温胆汤

治疗少阳气郁化火,经气不利比较严重。如胸胁苦满或疼痛,口苦,目赤,偏头疼痛或气窜作痛等,加柴胡、黄芩,布达少阳气郁,发越少阳火郁,而能利少阳枢机。若胁下痞硬,加生牡蛎、川楝;胸胁疼痛引背者,则加片姜黄、南红花。

2. 黄连温胆汤

治疗痰热扰心而热势较重,以心烦不安或失眠为主。火热重者再加黄芩,以清泄胆腑火热之邪。

3. 归芍温胆汤

治疗少阳痰热而挟阴血亏虚。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气郁化火,最易耗损肝血,血虚不荣则见头皮或肢体麻木,肢体拘急痉挛或肢颤,或周身窜痛,舌质红绛少苔或有裂纹,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若头晕或头痛以月经为甚,上方再加白薇、党参;头胀痛者加夏枯草,巅顶头痛加川芎、白蒺藜,后脑痛加桂枝;阴虚严重而舌质光绛者,可加生地或乌梅。

4. 龙牡温胆汤

治疗胆气虚怯,心神不宁所致的惊怖而夜寐不安。加龙骨、牡蛎可以敛神定志,同时加大茯苓剂量,以加强其安神的功效;严重者,可再加夜合花(养阴润燥、养心安神、补脾健胃)、夜交藤与龙齿。

5. 桃红温胆汤

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血瘀脉阻,出现神呆或健忘,舌质有瘀斑。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而通利血脉,严重者可再加川芎、赤芍。

6. 丹栀温胆汤

治疗痰热内蕴,少阳相火郁勃,出现心烦不安或烦热汗出等。加丹皮、山栀以泄少阳相火。若五心烦热,加知母、黄柏;午后低热或盗汗加青蒿、地骨皮。

7. 郁蒲温胆汤

治疗痰热蕴于胸膈,痹阻气机而见胸闷胸疼等。加郁金、菖蒲豁痰利气以开痹;若善太息或心中懊憹者,加佛手、香附;或由于痰湿上蒙心窍而出现神呆不语或语言不利者,也可加此二味豁痰开窍,严重者加远志、珍珠母、胆星、天竺黄等。

8. 苍柏温胆汤

治疗痰热挟湿热下注,而见腰膝疼痛,尿黄短不利,妇女带下多等。加苍术、黄柏清下焦湿热;带下黄秽加土茯苓,椿根皮(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湿邪重而厌食油腻者,加茵陈、滑石。

9. 黛蛤温胆汤

治疗少阳痰热,相火郁勃而扰心犯肺,出现躁烦神狂多梦,或咳嗽痰多者。加青黛、海蛤壳清肝凉血,涤痰化结;痰多加瓜蒌仁、枇杷叶;吐痰不爽加海浮石。

10. 羚钩温胆汤

治疗少阳痰热而挟肝阳上亢动风,眩晕耳鸣或昏仆,腰膝酸软,或肢麻、肢颤。加羚羊角、钩藤平息肝风。

11. 蚕蝎温胆汤

治疗痰热动风入络而见肢体麻木,项强疼痛或肢体拘急痉挛者。加全蝎、僵蚕虫类搜剔之品以通经活络。

12. 硝黄温胆汤

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胃家实滞者。症见腹胀满,大便干结或不爽,加大黄、芒硝或风化硝通腑泄热,以和胃气。

以上所列的12种兼挟证,常常伴随着主证出现,主证与兼证在病机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能将以上所说的各种证治规律及特点熟记于心中,临证时审察病机之所变,病证之所偏重而加减变化不拘一格,则用方投药,多能取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