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FMEA与旧版FMEA差异对比
新版FMEA与旧版FMEA差异对比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质量管理工具。2019年,AIAG(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与VDA(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第一版联合FMEA标准,即第五版FMEA。这一版本在结构和分析方法上与2008年第四版FMEA(旧版)相比有了显著改进。本文将对比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并解释为什么旧版无法一键转换为新版,以及为什么没有必要将新版转换为旧版。
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
从上图的总结对比可以看出,差异一目了然:旧版相对于新版,缺少一些分析要素,例如,缺少“较高一层级的功能”、“较低一层级的功能”等。这也是旧版FMEA的一个缺点:从关注层级的功能 到 失效模式,然后就可以“天马行空”的想失效后果与失效原因,缺少了功能上下级之间的相互佐证。
因此,旧版FMEA 转换到 新版FMEA,无法一键转换,因为缺失一些必要的分析要素。新版 FMEA 转换到 旧版 FMEA 是可行的,但是没有必要。新版FMEA 更有逻辑性,更有利于分析产品/过程的潜在失效风险。
新版FMEA的优势
新版FMEA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导更有逻辑:有逻辑的层层推导出失效链。功能之间没有联系的话,失效之间是不可能有联系的。
分析更加完整:先正向的思考,功能之间是如何相互依存的;再逆向的思考,失效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样,一正一逆的来回思考,分析将更加完整。在连功能网或者失效网时,如果发现连不上,就会意识到分析有缺失。因此,新版FMEA “建一颗树、织两张网”的核心方法更有利于完整的分析。
综合评估明确:新版 FMEA 引入了行动优先级(AP)的概念,取代了旧版中的风险优先数(RPN)。AP 更强调对严重度、发生度和探测度的组合矩阵关系进行综合评估(优先考虑 严重度S,其次考虑发生度 O,最后考虑探测度 D),避免了 RPN 计算方式可能带来的简单化和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