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野狼Disco》的文化意义:过去的娱乐记忆与如今的生活认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野狼Disco》的文化意义:过去的娱乐记忆与如今的生活认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dayunlvshi.com/article/%E7%8B%BC%E7%9A%84%E5%89%B5%E4%BD%9C%E8%83%8C%E6%99%AF.html

《野狼Disco》这首歌自2019年走红以来,不仅成为了一首现象级的神曲,更引发了一场关于90年代东北文化现象的大讨论。这首歌为何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它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义?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深入解析《野狼Disco》的文化内涵。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虽然率先进行经济转型,但发展速度仍未能赶上沿海地区。这种经济疲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娱乐方式的滞后和文化资源的匮乏。从90年代开始,东北在国人的印象中常常与"蓝工装"、"解放帽"等意象联系在一起,散发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土味"和"粗粝"。这种"土味"虽然带有自我创造的成分,但当时在东北流行的另一种文化现象——对粤语歌曲和迪斯科舞厅的推崇,则更多体现了对其他地区生活方式的模仿。

《野狼Disco》中不仅出现了粤语唱段,还详细描绘了一段舞厅场景。这是否意味着这首歌是在以丑为美,自揭伤疤?其实不然。这首歌通过对"尴尬过去"的重现,不是为了嘲讽,而是试图唤起亲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共鸣。这种共鸣不是羞耻和不安,而是对自信和豁达的致敬。

半个世纪前的娱乐环境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市场,流行歌曲和迪斯科舞厅都被明令禁止。1985年,英国威猛乐队(Wham!)成为第一支踏上中国土地的西方乐队,他们的演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巨大震撼。

由于长期缺乏文化娱乐和社交空间,迪斯科舞厅解禁后迅速在中国掀起热潮,东北也不例外。当时的东北待业青年较多,生活的艰难使他们更加喜爱迪斯科舞厅,那些迷茫的年轻人们希望通过动感的音乐和激情的舞步,暂时忘却挫折与烦恼。这就是《野狼Disco》所描绘的90年代东北迪斯科舞厅场景:小人物们在并不时尚甚至有些土的舞步中苦中作乐,寻找简单的乐趣和存在感。

粤语流行文化的影响力

9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构成了东北的娱乐回忆,而同一时期的香港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香港强大的娱乐产业不断向周边输出文化产品,其影响范围遍及整个东亚地区和东南亚的华人社群。

香港的四大天王、粤语歌曲和无线电视台连续剧,成为了东北青年的流行文化启蒙。在那个文化产品相对匮乏的时代,会说几句粤语被视为"见世面"和"体面"的象征。人们争相学习粤语歌曲,模仿电视剧中的对话,以此摆脱"土味"和乡土气息。

《野狼Disco》描绘了一个90年代东北青年的生活日常:整日徘徊于迪斯科舞厅,在并不时尚甚至有些土的舞步中苦中作乐。见人就冒几句带有东北口音的粤语,幻想自己极受欢迎。这首歌本质上是对粤语流行文化的怀旧和赞赏,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所有地区在面对更加文明和发达的对象时,都有自我否定的倾向。以新加坡为例,80年代开始流行的"新加坡故事",讲述着新加坡从小码头到国际都市的发展奇迹。通过"今与昔"、"城市与码头"的对比,新加坡建立了自身的成就与身份认同。

《野狼Disco》的流行与"新加坡故事"的塑造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听众用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欣赏这首歌时,实际上是在通过对比来肯定当下的生活。90年代的东北粤语歌和迪斯科舞厅,成为了带有"乡土气息"的标本,一个用来肯定当今生活的参照物。

这首歌所流露出的情感,并非嘲笑早年的模仿,而是对过去艰难岁月的怀念,以此来肯定现在的丰饶生活。几十年过去了,过去的贫乏和无力感早已烟消云散。当我们回顾那段以唱粤语歌为傲、以跳迪斯科为潮流的时光时,不会因为当年的模仿和向往而感到羞愧,反而会淡然一笑,因为现在的我们足够自信,自信于今日的成就,自信于今日的生活不落后于人。

《野狼Disco》背后的文化意义,正如歌中所唱——"这是最好的时代",表现了人们对如今生活的认同和感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