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已成为人性中根深蒂固、难以根除的心理弱点
虚荣心,已成为人性中根深蒂固、难以根除的心理弱点
虚荣心,已成为人性中根深蒂固、难以根除的心理弱点。
虚荣和嫉妒,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性格弱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虚荣是矛盾的人类的特征,它很可怕,而且这可怕的范围几乎是无限的。无数事实表明,正常的社交关系,都因为虚荣而扭曲了。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或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们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自尊心强的人,对自己的声誉、威望等比较关心,而虚荣心强的人一般的自尊心也很强。
从个体心理方面来分析,虚荣心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子观念的驱动。爱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行为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二是与戏剧化人格倾向有关。爱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性格,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和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虚荣心强的人往往都不愿脚踏实地做事,而是经常利用撒谎、投机等不正常的手段去渔猎名誉。他们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风头;在人格上又很自负,嫉妒心重;在学习上不刻苦。
要想在世界上寻找个毫无虚荣心的人几乎不可能。
母亲以孩子为炫耀对象,男人吹嘘比女人更有本领,富人嘲笑穷人的寒酸,可以说虚荣的圈子是整个社会的,无怪敏感的诗人要说: “虚荣,虚荣,世界上一切都是虚荣!”虚荣的方式是多样的,从人种、身体到眼睛、鼻头,都值得人们自夸。虚荣是种特性,它取攻势而不取守势,因此凡是虚荣感强的人,周围的人便都成为他的仇敌。他并不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取愉悦和帮助,反而时常和他的邻居、同事、好友,甚至亲人发生冲突。
从前,各种鸟儿都在一起生活。每种鸟儿们都认为自己最美丽,常为此而争吵。因为鸟儿们总是叽喳叽喳吵个不停,上帝受不了了,就把鸟儿们都叫过来说:“我要从你们当中选出一只最漂亮的鸟作为鸟王。”鸟儿们都想做最漂亮的鸟王,就到河边干干净净地洗了个澡,然后开始打扮。“我会成为最漂亮的鸟王。”“哼!你不行,我将成为鸟王。”
乌鸦羡慕地看着鸟儿们互不相让、忙于化妆的情景,吁了口气。“我也要成为鸟王。”
乌鸦每天徘徊于河边,或捡别的鸟儿掉下的羽毛,或拿自己的好东西换颜色漂亮的鸟儿的羽毛,然后趁别的鸟儿不注意,偷偷地插到自己的身上。“哎?怎么回事呀?乌鸦变成一只漂亮的鸟了。”乌鸦看到自己水中的影子,也吃了一惊。“哎呀,真奇妙!这是我吗?啊,真漂亮!"乌鸦忘了自己的真面目,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一只漂亮的鸟似的,得意地进入大会场。上帝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羽毛,就把乌鸦选为鸟王了。“你到底是什么鸟儿啊?””第一次看到你,你从哪来的?”乌鸦周围的鸟中有一只鸟儿发现乌鸦身上有一根羽毛是自己的。“哎,那是我的羽毛呀?”"对啊,那根是我的。”……" 大家议论纷纷。周围的鸟儿一个个都过来拔乌鸦身上属于自己的羽毛。
乌鸦拼命想护住身上的羽毛,无奈寡不敌众。不一会儿身上美丽的羽毛就被鸟儿拔光了,只剩下自己原来的羽毛了。乌鸦羞愧难当,慌忙跑进树丛里去了。童话中的乌鸦爱慕虚荣,结果出了洋相。你虚荣吗?相信多数人都不肯承认。但事实上,虚荣心几乎人人都有。在生活中,人们的虚荣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样样要和别人比,比官位,比车子,比住房,比穿衣打扮,比婚丧喜事的排场等等。有的人并不富裕,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看到别人买车,自己借钱也要买;看到别人的结婚排场,自己借债也要弄得更豪华气派,结果债台高筑,苦不堪言。
还有的人得到一点荣耀,取得一点成就,就自以为了不起,趾高气扬,常耍小聪明,看谁都是豆腐渣,只有自己是朵花。更有甚者,本事没有多大,却傲气冲天,经常将自己的短处隐藏起来,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并竭力排斥、挖苦、打击、疏远、为难比自己强的人,以显示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虚荣心,已成为人性中根深蒂固、难以根除的心理弱点。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趋利避害,把它利用到好的地方去呢?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完全可以!”对于虚荣心,切不可从如何破坏它入手,而应该改善它、诱导它走向有用的地方去。例如,对那些美丽而虚荣的人,你可以让她把美貌当工具,去感化犯罪青年的心;对富有而虚荣的人,你可以让他拿出点钱来作为慈善基金,或者经营慈善事业使他人有多种安全保障;
对才华横溢而虚荣的人,你可以让他多为社会做出些贡献。如此,虚荣这种人际正常交往中的障碍物,只要利用得当就可以为我们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