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中国第一县衙”,历经6朝347位县官,品级规格历史独一份
现存的“中国第一县衙”,历经6朝347位县官,品级规格历史独一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座县衙被誉为"中国第一县衙",它就是位于江西景德镇的浮梁县衙。这座历经六朝风雨、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县衙,不仅规模宏大,更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闻名于世。
(浮梁古县衙)
6朝347位县官,始于唐朝的浮梁县衙
唐天宝元年(742年),原设于武德四年的新平县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而得县名"浮梁",浮梁县衙也随浮梁置县而被设置。根据《浮梁知县名录》,从唐至今浮梁县衙已历六朝风雨,拥有超过1200年历史,更易347位县官。
遗憾的是,由于几经战火毁坏、风雨摧折,旧唐时的浮梁县衙原址,到了清朝已经无迹可寻。现存的浮梁县衙重修于清道光年间,是我国江南地区目前为止为数不多保存较为良好的清代县衙。
(现在的浮梁古县衙)
清浮梁县衙占地6万多平方米,拥有房屋300余间,主体建筑包括八字衙门、仪门、大堂、公署、二堂、三堂等传统衙门配备的必要办公场所。除了这些之外,在三堂后面,还有一座1500平方米的花园,东西两侧更是配有附属的宾客衙、巡捕衙和单独的县丞衙门。
浮梁县衙的规模之大,建筑宏伟,在现存的中国县衙遗址中也属罕见,也因此成为了重要的学术研究实体。作为"中国第一县衙",浮梁县衙远超一般县衙标准的建筑规格,当然并非只局限于有清一代,起至唐宋,浮梁县衙便早早展现出了其特殊之处。
(浮梁县衙大堂)
究竟是什么让这座位于江西的地方县衙荣登"第一县衙"的宝座?一座小小的地方衙门,又为何被建筑得如此宏伟、拥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呢?
从商业重镇到皇家御瓷:浮梁县衙与东方瓷都
浮梁县衙能够拥有这样大的规模,在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史上具有高知名度,以及极高的研究价值,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
其一,唐朝立县之初,浮梁就已经是当时的商业重镇,县衙除了负责当地治安,还要管理当地商业纠纷,行商集散。根据浮梁县志记载,唐初浮梁茶业开始兴盛,后来更是发展为全国主要茶叶贸易集散地,曾创造过"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况。唐朝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名作《琵琶行》中,也有琵琶女叹惋"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情节,可见唐浮梁商业之盛。
(浮梁县水路)
同时,"水土宜陶"的浮梁县在发展茶叶贸易的同时,也有另一项重要的产业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浮梁县衙置宏伟官署、掌重要职权的第二个缘由:瓷都景德镇的逐渐成型。唐代时,景德镇的瓷器已小有所成,出品上晶莹剔透,釉质细腻,有"假玉器"之美誉,在成为朝贡御瓷后,更是进一步闻名天下。
到了宋朝开宝八年,浮梁县等级又连升两格为"望县",官府甚至专门开设浮梁瓷局以掌瓷事。由于管辖着景德镇这一特殊的瓷业重镇,浮梁县衙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的地位亦水涨船高。随其重要性增加,不止是县衙的规模扩大,原有的七品衙门也难以承接重权。
(景德镇出产的名贵瓷器)
于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五品县衙",就此诞生。
品级可比京官御史!官至五品的浮梁县丞
唐宋时期的五品官员是什么概念?根据《宋史》记载,按唐官制规定,朝廷京都的五官正为五品上、国子监校长、五经博士等也是正五品上,而地方官通常为八品至六品。后世朝廷虽有所微调,但也基本遵循此制。
宋朝时浮梁县衙正堂官位被提升至五品,清时乾隆年间,浮梁县衙也被赐予刻有"钦加五品"字样的石碑。
(浮梁县衙)
也就是说,浮梁县衙一座县级地方官署的级别,甚至能跟京城衙门、甚至更高一级的省城官署相等!
浮梁县衙官品较高的原因,除了其所管辖的重镇景德镇,还与当时的官制有关。浮梁县衙不仅是县丞等人的办公地,也是管理瓷器事业的"督陶官"的办公地点。这些朝廷派来的督陶官员大多品级较高,自然不能一直屈居于低规格的县衙。加上浮梁富庶,上交的税赋多,自然更受朝廷重视,品级益高,衙门益大。
(浮梁县衙仪门)
都说十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管理瓷业重镇的浮梁县衙自然也有防止贪腐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县官选用异地人士。据记载,直至民国十四年,浮梁的历代县官都是北方和南方外省人,后来也有江西人,但从来没有浮梁本地人。
浮梁县在历史上曾有过一些较为出名的地方官员。例如,北宋时期的清官许彭年,被称赞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不收瓷礼的清知县,其所作的《容斋随笔》,曾是毛泽东主席去世前看的最后一本书。
(许彭年的容斋随笔)
今日浮梁县衙:旧城村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浮梁县衙,在接待各地游客参观的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全面保护。1987年,浮梁古县衙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又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梁古县衙所在的古县衙景区,是江西省5A级景区之一,近年来。为了吸引游客,景区的旅游开发公司特创汉服秀和国潮音乐节等一系列活动,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
除了旅游价值与文物价值,浮梁古县衙也彰示着廉政为民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意义,其大堂上的一双楹联,至今警醒着我们为官为人之道: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浮梁旧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