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雍正“三大名臣”之一田文镜,在河南力行改革,是谄媚还是实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雍正“三大名臣”之一田文镜,在河南力行改革,是谄媚还是实干?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6371711_121363691

雍正年间,田文镜在河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既包括整顿吏治、水利工程,也包括土地政策等。然而,这些改革措施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实干家,有人则认为他是谄媚者。

1662年,一个原属汉八旗的年轻人田文镜出生于北京。这个背景并非显赫的青年,凭借其出色的表现,逐步在复杂的清朝官场中崭露头角。

田文镜的出身并不显赫,康熙年间因身份问题始终未能大展拳脚。田文镜曾在福建长乐县担任县丞,职位卑微,长期在地方基层兜兜转转,但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

雍正即位后,田文镜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位清朝中晚期的改革者,不但成为了雍正推行新政的重要执行者,还在河南省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雍正二年,田文镜晋升为河南布政使,不久后更成为署理河南巡抚,这样的快速升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田文镜的敢言直谏和真才实学。

大约在1723年,雍正元年,田文镜在山西处理公务期间,恰逢山西大旱,当时的山西巡抚德音隐瞒了灾情,企图粉饰太平。但田文镜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在返回京城后直言不讳地向雍正报告了真实情况。这一举动不仅没有招致惩罚,反而赢得了雍正的信任,也为田文镜赢得了更大的施展抱负的舞台。

当田文镜接手河南这个烫手山芋时,河南的经济状况糟糕透顶,黄河频繁决堤,民生疾苦不断,加之贪腐成风,豪强横行。田文镜上任后,首先抓吏治,以法治官,以洁治贪,对河南的大小吏治进行了彻底的整顿,提出了官员行为修养十二条。他斥责那些只顾自肥、不理民事的贪腐官员,严肃处理了多起官员贪污案,号召官员们“以身作则,实绩上报”。

在治理地方时,田文镜重视水利工程,主张将黄河的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还推行了“一亩三分田”政策,积极疏导百姓垦荒,解决了不少豪强兼并土地的问题,保证了国库的充实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这样的大动作虽然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但也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雍正的赏识。

雍正四年的《垦荒条约》是田文镜对抗豪强的实干体现。他在清查田地归属,强制豪强按田交税的过程中,着实惹恼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但同样保障了国家财源的供给。他的改革措施不仅是财税上的调整,还包括摊丁入亩等一系列法治措施。这一大刀阔斧的动作加剧了他与河南豪强的对抗,但也正是这些措施,使得河南地方治理变得更加规范高效。

然而,田文镜的实干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可的。他上任期间,河南频发灾难,但田文镜每次都向雍正报告灾情不重,并称地方财政可以自力更生,不需要中央额外拨款。这样的“巧妙”回报显然获得了雍正的高度信任,甚至在乾隆年间,田文镜向雍正进贡“嘉禾”、报告“黄河清”的事迹,也被指责为刻意迎合,甚至制造假象。

田文镜的“火耗归公”改革是他另一项值得称道的措施。火耗,本指代官方在征收正税之外的附加税,常被贪官污吏随意截留中饱私囊。田文镜规定火耗的具体数额,正税、火耗之外不得加收任何费用,并将收上来的火耗部分用以填补地方财政亏空,部分发放给廉洁官员,作为奖励。这一措施既规范了税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南官员的矛盾。

田文镜的努力虽遭到不同的评说,但其变革之心和实践成果却是不容抹杀的。虽然《清史列传》认为他清廉,治政有方,“豫省吏畏民怀,称为乐土”,但《清史稿》中却对他有更多批评。特别是在乾隆年间,田文镜被提出的一些旧账,最终定性为“一味迎合君主”,为乾隆除旧布新提供了根据。

尽管如此,田文镜在雍正皇帝心目中始终占据了重要位置。雍正时期的改革中,田文镜以其坚韧和实干,成为了关键的一环。他在做事风格上的明确和果敢,奠定了他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总之,田文镜的经历与功绩,到底是“媚主”还是“实干”,见仁见智。但他实为一个在清朝历史中,因实干而闻名的地方大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