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驱邪避疫三大神器——罡卯、司南佩、翁仲
古代驱邪避疫三大神器——罡卯、司南佩、翁仲
在汉代,人们用来辟邪除疫的流行饰品中,玉刚卯、玉翁仲和玉司南佩被誉为辟邪三宝。这些饰品被视为具有强大的神秘力量,能够驱散邪恶和瘟疫,保护人们免受不良影响。
刚卯严卯
汉代的独特佩玉刚卯严卯,通常成对出现,形状为小方柱形。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上下穿孔贯通,用于以丝带穿系佩戴。这是汉代特有的玉器。
刚卯和严卯是两种形状各异的玉器,它们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它们四个面都刻有秦汉时期的“殳书”风格,这种书体源自于兵器铭文,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书体。刚卯上的文字刻有34字,其内容为:“正月刚卯已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正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驱疫刚健,无人敢当。”这段文字与原先的版本略有不同。而严卯上的文字则略有不同,但大体上与刚卯相似。无论是刚卯还是严卯,它们都承载着秦汉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是珍贵的历史遗物。
根据考古出土的汉代刚卯和严卯,可以看出它们的特征是细浅草率,不规整。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痕迹是采用高硬度石质尖状器反复蹭刻而成的。这样的制作方式,需要在正月卯日,甚至卯时这个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因为如果使用砣具雕刻的话,时间上是不够的。这样的要求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刻制时间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些刻制工具的熟练程度。
在那个时代,人们深信刚卯严卯上的文字具有强化其神秘巫术力量的能力。因此,佩戴刚卯在东汉时期变得极为流行,无论王侯还是庶民,身份的不同决定了他们所佩戴的刚卯的材质也有所不同。《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乘舆、诸侯王、公、列侯用白玉”。这意味着,玉质刚卯严卯主要是皇帝、诸侯王、公、列侯等上层社会的人士使用。除了玉质外,其他材质的刚卯也根据其不同的爵级,依次分配给士人、百姓使用,如黑犀、象牙、桃木等。
其中,黑犀刚卯以其独特的力量吸引着追求强大力量的民间人士。黑犀,被誉为大自然的力量之源,佩戴者可以借助其神秘的魔力保护自己,抵抗邪祟。而象牙刚卯则更加尊贵奢华,象牙的色泽与光泽让刚卯严卯更加耀眼夺目,不仅代表着佩戴者的地位,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至于桃木刚卯,则以其天然的驱邪功效为人们所青睐。人们相信桃木具有强大的辟邪能力,因此桃木刚卯也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
总之,在东汉时期,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和信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刚卯严卯材质,以期望通过这些神秘的护身符获得庇护和力量。
司南佩
司南玉佩是汉代重要的辟邪玉之一,其形状取自司南,象征着正方向、定南北的智慧。司南佩呈现工字形,犹如一个扁长的方形物体,上下两层由两个长方柱相连,形成横腰的环槽。凹槽中还琢有一小勺,下端则琢有一个小盘,整体呈现出光素无纹的特点。
汉代 司南佩 | 信利博物馆藏
金镶古玉工字佩
去掉司南佩两端的小勺和地盘,整体呈现出扁平状“工字佩”的器型。与司南佩相比,其造型更加硬朗,工艺也相对简化一些。因此,流传下来的实物也较多。
玉翁仲
汉代 玉翁仲 _ 上海博物馆藏
翁仲是辟邪佩中独特的人物造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明一统志》中记载:翁仲姓阮,是秦朝安南地区的人,身材高大,一丈三尺有余,气质端庄勇猛,与常人不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将军,率兵守卫临洮,他的威名震慑匈奴,以他的形象制作的佩饰,具有驱除邪恶鬼魅的寓意。
汉代 玉翁仲 | 信利博物馆藏
在汉代,玉翁仲非常流行,经常被雕刻成一位老者持立的形象。这位老者通常头戴平冠,并有一个孔,方便佩带。汉翁仲采用了汉代风格的“汉八刀”雕刻方法,使得玉色显得苍老而古朴。他的面部只雕刻出眼睛和嘴巴,这些线条简洁而短,形成倒“品”字形。
在汉代,玉工们经常将汉翁仲的形象雕刻成小拇指大小的玉翁仲,并将其挂在腰间,以此祈求平安。这些小玉翁仲的制作工艺精细,充满了汉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汉代人们精神寄托的象征。
汉代 玉翁仲 | 信利博物馆藏
在汉代,翁仲的形象被设计成了“人”字形状,从头顶直到腹部,这个“人”字形状经过了一个孔洞。翁仲的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则被固定在腰部两侧,仿佛是在站立着。这个“人”字形状的绳子则从头部而下,在腰部的两侧打了一个结,这样翁仲人就可以被悬挂起来,保持站立的状态。
翁仲的形象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承载了汉代的文化内涵。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汉代对翁仲的敬仰和崇拜,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这种设计也体现了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