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学习 —— PN结&二极管&&工作伏安特性
模电学习 —— PN结&二极管&&工作伏安特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模拟电子学中的PN结和二极管的基础知识,包括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形成及其工作特性、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温度影响、主要参数以及应用等。文章内容详尽,涵盖了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适合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
前置学习总体路线
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及基本特性 、基本使用方式
应用电路:放大作用、开关作用等等
基于管子的放大电路 --- 分立元件的放大电路
大功率 --- 电源
微电子 --- 集成运算放大器 --- 集成运放 --- 判断 规则 : 反馈状态、负反馈状态
放大 --- 放大频率的响应
从设计出发,学习基本特性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桥梁 --- ADDA转换器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基础知识
1.1.1 本征半导体
概念
半导体概念: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本征半导体: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纯净半导体
载流子
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
导电:拥有自由电子
本征激发:逃逸共价键的束缚,留下一个空穴
复合:自由电子重新变成一个共价键的价电子
载流子浓度
本征激发速度: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复合速度:和载流子浓度相关
当温度从T0上升到T1,本征激发速度加大,载流子数目越升越高,复合也随之加快,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复合和激发变得动态平衡。
本征激发虽然能有自由电子,但是电阻很高。但是纯净的本征半导体具有可掺杂性-->
载流子的运动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三种:
(1)漂移运动
-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运动。
- 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 具有饱和速度。
- 是半导体中电流形成的主要机制。
(2)扩散运动
- 在载流子浓度梯度下发生。
- 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动。
- 速度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 不需要外加电场。
(3)热运动
- 无定向随机运动。
- 与温度相关。
- 不形成电流。
- 又称布朗运动。
以上是载流子主要三种运动情况。
产生电流的输运机制其实就两种: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
1.1.2 杂质半导体
概念
在纯净的本征半导题掺入少量的 杂质元素 ---》 提高载流子浓度,不改变晶格结构
N型半导体(negative)
掺入少量的磷(P)元素(5价)
多子: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
少子:空穴
主要导流离子:自由电子,带负电(磷离子不导电),所以称为N型半导体(negative)
温度对N型半导体的多子的影响不大,甚至没有(浓度很高,温度产生的自由电子不多),少子影响很大(浓度低),所以半导体器件特性和少子有关,受温度影响就很大
失主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P型半导体(positive)
掺入少量硼元素(3价)
多子:空穴
少子:自由电子
主要导流离子:空穴,带正电,所以称为P型半导体(negative)
PN结
扩散运动:多子 浓度高-》浓度低 运动
漂移运动:少子在空间电荷区的运动
图a->b:没有控制的话,两块半导体自己消耗完载流子,形成耗尽层(阻挡层)也就是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就会阻止载流子的运动,空间电荷区也就是,PN结。
在一定条件下,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会趋于平衡。空间电荷区形成的势垒
对称结、不对称结
PN结单向导电性
死区:电压升高,电流一直没有出现的区域。
电源施加正向电压(P->N),外电场削弱了内电场的作用,减少势垒,使得扩散运动继续,电流会增大,如果没有电阻,PN结会烧掉,也就是限流电阻。
反向时,漂移运动加强,少子构成,也会有电流,但是电流是微安级,并且对温度特变敏感。也就是反向饱和电流,Is
PN结伏安特性曲线
PN结电流方程:
室温下,
,U是PN结上所加的电压
正向特性:
死区
压降:电流很大时,电压变化范围很小
反向特性:
反向饱和电流
反向偏置_百度百科
反向击穿
雪崩击穿
本质:需要粒子有个加速的过程
温度越高,雪崩击穿需要的电压越高
温度越高,晶格振动越大,自由电子行程短,需要更高的电压
齐纳击穿
本质:将价电子拉出来
掺杂浓度高、PN结窄
温度越高,齐纳击穿需要的电压越低
击穿时,温度没过热,还是好的,过热了PN结就二次击穿了,无法挽回。
通过掺杂浓度可以控制反向击穿电压大小,浓度越低,需要电压越高(雪崩),浓度越高,需要电压越小(齐纳)。
当掺杂浓度较低、外加电压又较高时,PN结空间电荷区宽度较宽,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获得的能量较大,足以克服共价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种情况下,碰撞电离的机会较多,容易发生雪崩击穿。
在高掺杂浓度的PN结中,即使施加较小的反向电压,电场强度也会很强,导致价电子从共价键中被拉出,形成大量的载流子,产生大电流,导致齐纳击穿。
反向在电压U足够大时,电流虽然会增加很快,但是电压稳定了,可以用这个特性做稳压二极管
PN结的电容效应
势垒电容_百度百科
电容的特性:反应电压和电荷的关系
势垒电容
- 扩散电容
半导体二极管
结构:PN结 + 外壳
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半导体二极管和PN结:
由于体电阻的存在,相同电压比PN结小
反向电流大一些
温度影响
温度上高,正向左移,反向下移
室温下,正向:每升高 1摄氏度,正向压降减小 2~2.5mV;反向:每升高 10摄氏度反向电流增大一倍
二极管作用
正向
整流:规定电流流动方向,路径
前置电位:稳压
反向
温度传感器:反向饱和电流,每升高 10摄氏度反向电流增大一倍
稳压二极管:反向击穿,掺杂浓度可以控制击穿电压大小
二极管主要参数
:最大整流电流,长期工作能通过的正向平均电流的最大值
功率电流值,和器件的功率有关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有一定值,否则造成击穿,失去截止特性
不能 == UBR 要有一定的超载能力
未击穿时,反向电流
反向电流越小,反向截止特性越好
上限频率
高频电路中的二极管考虑上限,否则导通,失去单向导电特性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伏安特性折线化 在直流电路的分析 的等效电路
a:理想二极管,无反向电流,a是理想二极管符号,中间没线
b:理想二极管+电源,
a模型:i = V/R
b模型:i = (V - U) / R,注意死区电压
典型电路(正向特性+反向特性)
正向:
从两题学习:画出U0 波形(交流电)
一、压降,限幅作用
实际二极管:
二、整流作用
理想二极管波形:
二极管的微变等效
三、如何在R上读出由 小交流 ui 引起的电压
分析:
ui 是一个很小的值,需要有一个直流电源抬高,让二极管通过死区电压。
需要直流抬高电压越过二极管死区
通过斜率的方式,得出一个电阻值 rd ,也就是从特性曲线上等效出来的二极管的动态电阻。
id 也就可以换算出来 id = ui / (rd + R)。
分析方法总结
- 分析二极管的交流的响应,需要分两步
- 知道二极管工作在怎样一个直流环境上,直流决定了交流的响应
- 分析交流电路
- 分析直流,求静态工作的电流 ID = (V-Uon) / R
- 求正向特性曲线一点附近的斜率计算 rd = UT / ID ,二极管等效为一个 rd 电阻(需要在交流下,可从正向特性曲线斜率求一个动态电阻 rd )
- 用rd 电阻取代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位置,也就是假想二极管成为电阻,将坐标原点移到了动态电阻值处,成为一个线性值的电阻(过原点的一个直线段),此代价就是,将直流干掉了
- 直流和交流不能同时存在
- 将直流拿掉后,交流的电流 id 就可得
- 那么整个的总电流 = 交流电流 + 直流电流
- 那么可得在R上读出由 小交流 ui 引起的电压是 :UR = ID * R = V - U二极管
反向特性
基本上用于 稳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