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对比手法与戏曲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对比手法与戏曲之美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4-11/13/content_7015831.htm

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在戏曲表演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和感染力,更深化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本文将通过多个戏曲剧目的具体例子,探讨快慢、动静、悲喜等对比手法在戏曲中的美学价值。


快与慢等对比手法的应用会增强戏曲的观赏性和戏剧性,图为同州梆子《辕门斩子》。 (尚洪涛 摄)


对比手法在传统戏曲中经常使用,图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尚洪涛 摄)

“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小小的戏台,大大的世界。

自古以来,戏曲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姓,诸多喜爱。粉面桃腮的小姐、娇俏伶俐的丫鬟、温文尔雅的书生,戏台上走个圆场,水袖一抖,就能迷倒台下苍生。又有连翻十几个跟头上场的雉尾生,气定神闲那么一站,双手掏翎,剑眉上扬,一个亮相,顿时赢得满场喝彩。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情,说不完的历史故事,道不尽的人世冷暖。戏曲演员涂上油彩,往台上一站,锣鼓家伙一响,纸扇一摇,马鞭一甩,脆生生亮一嗓子,丹凤眼往台下一瞄,便让人觉得戏曲真美:美在唱腔,绕梁三日、满宫满调。美在服饰,凤冠蟒袍,精致华丽;美在身段,一云手一卧鱼,皆眉目含情气度不凡。美在意韵,手一招就似飘来了雨丝风片鸟语花香,眼一抬你便能看到春光烂漫、黄叶纷飞或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在情节,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总是坏人遭报应,好人走好运,天地有大义,人间存真情。满满的正能量,看得人解恨、开心,唏嘘落泪还连呼过瘾,过后仍美美地思索、久久地回味。这就是中国戏曲的魅力所在。

戏曲作品中,适当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快与慢、动与静、热与冷、喜与悲、光鲜与晦暗、富丽与贫寒等,从人物的动作、服装、唱腔乃至灯光、音响诸多方面,皆能交代和突出人物关系及戏剧情境的转变,增强艺术感染力,加强与观众的交流。对比手法,在传统戏曲中使用极其普遍,一旦炉火纯青地广泛使用对比,会造成戏曲的起伏跌宕,形成一种参差之美,极大地满足观众的审美愉悦,从而大大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和戏剧性。

昆曲《玉簪记·秋江》,就通过快与慢的对比,让生活中常见的雇船赶路体现出戏曲诙谐之美。剧情极简单,女道士陈妙常爱上了书生潘必正,急着乘船渡江,去追心上人。老艄公风趣,故意放慢速度,逗妙常开心,一个连声呼快些摇船,一个慢悠悠划桨,欲唱山歌与她听。江上风急浪高,妙常心急火燎,艄公慢条斯理,有意搞笑,皆成对比。但善良讨喜的老人心里有数,顺风而下的船定能追上去,误不了事,不过是妙常焦虑罢了。这一俗一道,一老一少,一个是慢郎中,一个偏就是急惊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止不住为陈妙常担心,怕艄公误了她的大事。

造型的对比,更能彰显人物身世经历,突出其性格命运。京剧《红鬃烈马·武家坡》中,栖身寒窑十八年苦等丈夫归来的王宝钏,红粉佳人两鬓斑,容颜不似彩楼前,贫苦到需剜野菜度日了。舞台上,衣锦还乡的薛平贵团龙马褂气宇轩昂,王宝钏青素褶子洗净铅华。薛平贵趾高气扬轻浮放浪,王宝钏有礼有节举止端庄;薛平贵百般试探银锭收买,王宝钏义正辞严厉声痛骂。如此对比,更突出王宝钏的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爱得忠贞、初心不改,相反薛平贵秉持的“她若守节,上前相认;她若失节,将她杀死”的贞洁观,想想真让人悲凉;在十八载的倔强、孤独、委屈、辛苦、杳无音信与人事沧桑面前,这样的男人再功成名就,也让人感觉王宝钏的深情被辜负。

悲喜对比,更是常见的手法,在悲剧中巧妙地以至喜来写至悲,让强烈的悲喜两级转变在对照中,成倍增加悲剧效果,将戏剧情感推向高潮,催人泪下,直抵人心。

对比冲突最为强烈的,恐怕应算越剧《红楼梦》。黛玉临终前,宝玉大婚,一墙之隔的怡红院欢声笑语、鼓乐喧天,潇湘馆内却低声哭泣、一片凄凉。病榻上的黛玉,哀婉轻叹:“他那里,是花烛面前相对笑;我这里,是长眠孤馆谁来吊。”正如后来紫鹃所言,“她这边,是冷屋鬼火三更泣;你那边,是洞房春暖一天喜。”大悲与大喜之事同时发生,只隔一堵墙,哭声与欢笑迅速切换,更是将戏剧效果发挥到极致,这一对比强烈到让人为黛玉心酸、叹惜,冲击力极强,观之难忘。

宝玉给黛玉哭灵时,则用了大量的对比抚今追昔。他先感叹自己来迟了,“金玉良缘将我骗,害妹妹魂归离恨天。”然后唱道:“到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如今是,千呼万唤唤不归……今日你黄土垅中独自眠。”对比“想当初,你是孤苦伶仃到我家来”“到如今,无人共把《西厢》读”“曾记得,怡红院尝了闭门羹”,可“谁知晓,你今黄土垄中独自眠”……所有的对比,都在寄托宝玉的深深思念与懊悔,听之令人动容。据说当年越剧电影《红楼梦》放映时,多少人为宝黛的爱情扼腕叹息,为黛玉悲泣落泪。直至今天,越剧《红楼梦》已成经典。

综上所述,可见对比手法的适当使用,不仅会带来强烈的戏剧冲突,还会加深人物的戏剧张力和故事的思想内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