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每天学幽默:2大要点3个实战抓手,解锁内部黑话的幽默表达艺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每天学幽默:2大要点3个实战抓手,解锁内部黑话的幽默表达艺术!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8NFGPP05562IJ6.html

在职场或社交场合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别人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而你却一脸懵懂?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因为对方使用了"内部梗"——一种基于特定群体共同经历或文化背景的幽默表达方式。本文将为你揭示内部梗的本质,并提供实用的技巧,让你也能掌握这种独特的幽默艺术。

大家是否经常遇到这样一个场景,到一家新的单位,或进入一个新的圈子等,某一次有人讲了一句话,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而你一脸的莫名其妙……

再比如: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星光熠熠,作为传统保留节目,颁奖典礼主持人在开场时免不了大力吐槽一番前来参加典礼的各位嘉宾:

“……我觉得今年的电影精彩纷呈,其中有一个被提名的是《她》,当然,当我说到‘她’时,我其实指的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掌声、笑声)梅丽尔总共获得过18次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包括获奖),(掌声、欢呼声)我知道这听上去很棒,但你仔细算算账,每次从发型到服装,光是出席典礼就得花好几十万。我简单说吧,梅丽尔已经负担不起再被提名了,真是一大笔钱……(笑声)”

现场的欧美影视圈大咖们笑得前仰后合,掌声雷动,甚至梅丽尔·斯特里普本人也笑得不行,频频点头。但是不了解内情的很多人听到这个段子,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

但就是传说的内部梗,内部黑话幽默。

一、什么是内部梗?

内部梗,又称内部哏,哏是笑点、笑料、包袱的意思,而这个哏是基于某个特定圈子的共同经历、职业、学业、爱好、历史、信仰、文化背景等,并在圈子内能获得非常好的幽默效果,但由于省略了一些在圈内不言自明的铺垫,所以对圈外的人来说可能听不明白,或者需要很高的理解门槛。

内部哏它的本质是一种认同,有点像地下工作者对的暗号,能对上暗号的才是自己人。

绝大多数的哏在某种程度上是内部哏,区别只在于圈子有大有小,其中文化、传统、习俗……全都可以被看作广义内部哏。事实上,即便是我们现在看来非常大众的哏,甚至已经成了当代互联网语言的一部分的词,在诞生之初也是内部哏。

比如,“yyds”这个哏,出自于某职业电竞选手在一次直播中提到Uzi时说:“Uzi,永远的神。”而后“永远的神”以及它更具传播性的拼音首字母缩写“yyds”横扫整个互联网,“yyds”确实yyds。

内部哏能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是基于认同的,而更关键的是能够产生“优越感”。这种优越感的来源有两方面:

  • 一个是观众觉得表达的人针对他们这个群体“定制”了一部分内容,这种被定制服务的感觉是会引发优越感的;
  • 另一个是内部哏往往会省略一部分在这个群体内部不言自明的前提,所以观众之间会有一种小小的竞赛心理——看看谁能先悟到,谁能先给这个哏拼出逻辑的最后一块拼图。

所以,比较有趣的是,先听懂内部哏的人往往会笑得很大声(迅速反应带来的优越感),而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的人,大脑会开始高速运转,思考“我错过了什么”,最终实现“先笑带动后笑”,引发一阵绵长的笑声。

以下2大要点3个实战抓手,教大家如何迅速玩转内部哏,内部黑色幽默:

二、玩转内部梗,两大要点

要点1、限定特定场景

任何技巧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如果我们把玩转内部梗当作一个技巧,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应该是“面向特定人群”的表达,比如公司年会(特定公司)、行业论坛(特定行业)、同学聚会(特定学校)、粉丝见面会(特定社群)等。在这样的现场,运用内部梗是没问题的,也能达到很好的幽默效果。

举一个例子:一个广告行业的活动,有人讲了这么一个段子:“广告圈的朋友特别喜欢说一句话,就是半个广告圈的人都到这个活动现场来了,我一直在想,另外半个广告圈的人去哪儿了,我觉得,可能人家还有业务要做吧。”

在那个“特定行业”的现场,这类段子是能收到不错反响的,但此时读到这个段子的粉丝朋友们,不一定会有特别强的感触。这就是内部哏不适用的结果——如果是面向非特定人群的表达,使用内部哏就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选择,或者至少要冒一定的风险。

所以,请记住:内部哏是个好玩的东西,但它有适用范围。

要点2:成功关键要能对焦

我们知道拍照时,如果对焦对不好,很容易拍糊。内部哏的使用,也有一个对焦的问题。一个好的内部哏,应该是现场的大多数人(80%以上)或者至少多数人(50%以上)能够理解的,与此同时,这些人会认为,出了这个圈子的人理解不了这个哏。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保证现场100%的人能听懂,是不是会更好更稳妥呢?这还真的不一定,因为这个圈子如果画得过大,反而不够聚焦。

比如:如果是在一场互联网峰会,我们的“焦距”就应该是互联网行业普遍能听懂的“黑话”、痛点——融钱难、烧钱快、未来看不清等。

但如果是一次互联网A公司的年会,我们就不能只泛泛地谈互联网行业,应该聚焦到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福利、组织架构、老板和高管的语录等。

如果是A公司C部门的活动,那我们就必须更聚焦,聊一些该部门的部门文化、业务目标、部门在公司内部的现状等,一些更细节的“黑话”。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朋友聚会上,两个人在聊内部哏时,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把音量控制在私聊状态——你们两个能听清,但不打扰到其他人聊天。如果用一个“公告”的音量聊你们两个或者少数人才知道的内部哏,在现场气氛方面,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当然,除非你是有意为之,想借机把这件事情扩散出去,这是一个好奇心调动的问题,可能就跟幽默关系不大了。

三、玩转内部梗,三大抓手

抓手1:热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