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咽部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咽部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1/19/5539969_1140894011.shtml

咽部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和消化通道,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咽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基础解剖结构,以及多种常见咽部疾病的CT表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咽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咽部分为鼻咽、口咽及下咽(喉咽)三部分。鼻咽顶壁为蝶骨及枕骨的颅底部分,逐渐向下后方倾斜走行,鼻咽腔后上面是腺样体,前方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下方与口咽腔相通,以软腭后缘为分界。鼻咽侧壁对称性半圆形隆起为咽鼓管圆枕,其前方含气凹陷为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其后方裂隙为咽隐窝。鼻咽后壁由双侧头长肌构成,其正中结构为咽缝。鼻咽壁表面主要为鼻咽黏膜及其下方的咽颅底筋膜,黏膜下含有小涎腺组织及淋巴组织。鼻咽腔横断面形态可分为四种:方形、长方形、梯形及双梯形。方形出现在硬腭水平,其前方为软腭后缘,后方为椎前软组织,两侧为鼻咽腔侧壁。在软腭之上,鼻咽腔前后径变长,呈长方形。在咽隐窝层面,后边较长而使鼻咽腔呈梯形。在两侧咽鼓管圆枕水平,则形成双梯形。鼻咽腔形态与咽鼓管及咽隐窝是否张开有关。鼻咽部冠状面图像,两外侧壁上方为咽隐窝,其下方为咽鼓管圆枕,圆枕下方为咽鼓管咽口,咽侧壁的外侧为咽旁间隙。


图3-6-1 鼻咽部横断面正常CT增强

口咽位于腭帆游离缘至会厌上缘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口咽部横断面前界为软腭和舌根部,两侧壁由腭舌弓、腭咽弓及两弓之间的腭扁桃体组成。口咽后壁为椎前软组织并与第2、3颈椎相对。


图3-6-2 舌骨上区软腭层面咽部正常横断面CT增强


图3-6-3 舌骨水平咽部正常横断面CT增强

常见咽部疾病CT表现

先天性囊肿

鼻咽囊肿


图3-6-4 鼻咽囊肿

诊断要点:

  1. 本病通常无临床症状,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2. 本病为良性病变,起自鼻咽中线双侧头长肌之间的黏液密度囊肿,壁薄及光滑,位于咽扁桃体上方;
  3. CT表现为边缘规则的囊性病变,如囊肿内蛋白含量高,可表现为高密度结节;
  4. 本病可继发感染,CT或MR增强表现为厚壁,增强后囊壁可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
  5. 由于囊肿内蛋白含量不一,MR T1WI表现为低至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

甲状舌管囊肿


图3-6-5 甲状舌管囊肿

诊断要点:

  1. 本病多见于婴儿期,以舌骨附近肿块就诊,或因反复感染导致局部肿胀、化脓破溃而就诊。
  2. 颈部中线部位囊性肿物,可发生在舌根、舌骨上下水平,随吞咽而活动;少数病变可发生于颈部偏中线区。
  3. CT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偶见分隔,边缘可强化。继发感染时,囊肿密度可接近软组织密度。MR T1WI表现为低至高信号,T2WI通常为高信号,增强后其内容物不强化,边缘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强化。
  4. 极少数可发生恶变。

咽部肿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


图3-6-6 鼻咽纤维血管瘤

诊断要点:

  1.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为鼻咽部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2.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鼻出血,进行性鼻塞;
  3. CT显示鼻咽腔软组织肿物,周围骨质受压变形并伴侵蚀性破坏;由于本病血供丰富,CT增强显示明显强化;
  4. MR 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信号常不均匀,内部散在多发血管流空信号;
  5. 病变侵犯范围广泛,常累及鼻腔、鼻窦及翼腭窝,侵犯眼眶、颅底及颅内者也不少见。

鼻咽癌


图3-6-7 鼻咽癌

诊断要点:

  1. 鼻咽癌可发生在各个年龄组(3~90岁),以3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我国南部为好发区,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
  2. 临床表现为回缩性血涕、鼻出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3. 鼻咽癌最早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及咽隐窝,CT表现为鼻咽腔黏膜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咽隐窝消失,增强CT表现为轻、中度强化。MR 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中度或显著强化。晚期鼻咽癌可侵犯口咽、咽旁间隙、鼻窦、颞下窝、颅底及颅内结构。鼻咽癌常侵犯颅底孔道及间隙如破裂孔、翼腭窝、卵圆孔、棘孔。

咽部感染性疾病

咽后壁脓肿


图3-6-8 咽后壁脓肿


图3-6-9 全身播散性结核

诊断要点:

  1. 本病常见于3个月至3岁婴幼儿,半数发生在1岁以内。咽后淋巴结3岁时逐渐萎缩,7岁时完全消失,故年长儿很少发生。
  2. 急性咽后壁脓肿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之一,咽后壁外伤或异物也可发生。慢性咽后壁脓肿多由颈椎结核或咽后结核性淋巴结炎引起。
  3. 急性患者起病急,发热、拒食、吞咽困难、咽疼,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喘鸣音。慢性咽后脓肿患者病程长,年龄较大。并发症包括喉梗阻、纵隔脓肿、大血管破溃出血、海绵窦栓塞。
  4. CT平扫表现为咽后间隙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模糊,占位效应显著,其间可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增强后,病变环形强化,壁厚,可以不均匀或含有分隔,颈椎生理弯曲消失,或反弓状。MR显示脓肿呈长T1长T2信号,脓肿内伴有出血时出现短T1信号,增强后亦可见环形强化。病变可压迫咽腔、气道,也可向下扩散至纵隔炎。

咽旁间隙化脓性感染


图3-6-10 咽旁间隙化脓性感染

诊断要点:

  1. 本病多见于儿童,常继发于鼻咽或口咽的急性炎症,化脓性扁桃体炎也易并发本病。
  2. 临床表现为发热、拒食、颈痛、咽痛。
  3. CT表现为咽旁间隙肿胀,脂肪间隙消失,边界不清,呈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可见边缘强化,脓肿壁厚且不均匀,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并可沿咽旁间隙延伸而呈不规则形,患侧常伴有淋巴结肿大。
  4. 本病蜂窝织炎阶段,MR T1WI显示咽旁间隙信号减低,边界模糊,间隙内脂肪信号影不清晰;T2WI显示咽旁间隙信号增高,软组织明显肿胀。脓肿形成后,病变在T1WI上呈等信号,其内伴有低信号、形态不规则的液化坏死区;T2WI呈高信号,其内的液化坏死区信号更高。增强后脓肿壁呈不均匀厚壁强化,脓液无强化。

腺样体肥大


图3-6-11 腺样体肥大

诊断要点:

  1. 鼻咽部淋巴组织,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后壁及顶壁,1岁时淋巴组织明显增殖,6~7岁发育达高峰,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渐萎缩,至成年消失。儿童期多次反复感染而增生肥大者,称为腺样体或增殖体肥大。
  2. 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睡时打鼾,久之出现增殖腺面容。
  3. 鼻咽侧位片可清楚显示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及气道受压情况。正常情况下,小儿3~6个月即可见咽扁桃体,厚约为3~6mm,以后逐渐增大。腺样体与鼻咽腔前后径之比正常为0.6~0.8,大于0.8即为腺样体肥大。正常腺样体于侧位片上表现为鼻咽顶壁及后壁前窄后宽的软组织影,下缘连线呈光滑的抛物线状;而腺样体肥大呈凸弧形或双峰状,前端阻塞大部鼻后孔。
  4. CT表现为鼻咽顶壁及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咽隐窝消失,向前可达鼻后孔,密度均匀,不累及下方肌肉,无骨质破坏。与肌肉信号比较,MR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咽部异物


图3-6-12 咽部异物并发感染


图3-6-13 咽部异物

诊断要点:

  1. 咽部异物多为鱼刺、鸡骨头或尖锐硬物,经鼻腔或口腔进入,易刺入或刺挂在咽食管壁上。
  2. 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流涎等。
  3. 由于正常咽部气体的天然对比,颈部正侧位片能显示高密度异物的大小、形态及位置。对于小异物如鱼刺等,应进行食管钡餐检查,可发现钡棉在食管壁上停留。
  4. CT可以发现咽壁小异物,并可确定是否合并感染或脓肿形成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