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危在旦夕”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危在旦夕”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oxuemeng.com/chengyu/499458.html

成语“危在旦夕”是一个形容危险迫在眉睫的词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精炼之美,更承载着一段关于仁义和忠诚的历史佳话。

成语释义

《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这句话中的“旦夕”指的是早晚之间,形容时间非常短暂。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危险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生。

历史典故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时就以武艺高强和足智多谋闻名。当时,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的事迹,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多次派人看望他的母亲,并赠送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恰在此时,太史慈从辽东返回家乡,他的母亲便让他去救助孔融。母亲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平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暴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

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

这段故事不仅展现了“危在旦夕”的真实历史背景,更体现了三国时期英雄之间的义气和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佳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