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 BAND CRY》:一部关于青春、梦想与坚持的乐队动画
《GIRLS BAND CRY》:一部关于青春、梦想与坚持的乐队动画
去年的《MyGO》中,为情所困的十几名少女,共同奏响了名为“春日影”的盛夏。
今年的《GBC》里,凑不出一张高中文凭的五位少女,正用她们“神冰天降”般的歌声,带领我们进入又一个夏天。
《GBC》全称《GIRLS BAND CRY》,中译《哭泣少女乐队》,是关于几名少女用摇滚乐倾诉心声、证明自我的故事。
对曾经代表着反抗与呐喊的摇滚乐而言,“我超,冰!”、“溜得起飞!”、“先天摇滚圣体”……等评价,无疑是对这支让人嗨得不行的摇滚乐队最佳的称赞。
今天就来简单聊聊这部获得豆瓣9.1、bangumi8.2高分的音乐动画,顺便拆解下剧本家花田的魔法。
故事:坚持与妥协的两极
《GBC》的故事很简单,但从底层逻辑和背景设计开始,便处处充满了对照。
首先是两位主人公,17岁的仁菜和20岁的桃香。
遭遇校园霸凌还被学校和稀泥的少女仁菜,从高中辍学,来到东京证明自己。
在那里,她遇到了乐队“钻石星尘”中自己最喜欢的主唱桃香。
桃香刚和“钻石星尘”的原成员分道扬镳,准备放弃音乐梦想,打道回府。
不想认输的仁菜,叫住了已经认输的桃香。这就是《GBC》故事的开端。
关于乐队是否要在保持自我风格的前提下、尝试商业化的抉择上,总是一副过来人姿态、试图摆烂的桃香,和凭着一腔热血肆意呐喊、勇往直前的仁菜,会让人很自然地想到《Fate/StayNight》中的经典形象——卫宫士郎和红A。
她看着天真的她,仿佛看到从前的自己。
喜欢看她天真烂漫的样子,想要守护她的梦想;却又怕看她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变成自己如今颓废的模样。
在两位主人公的背景故事上,剧本又进行了更深层的对照。
上面介绍过,桃香之前的乐队是“钻石星尘”。桃香和另外三名成员是高中以来的好友,甚至为了音乐梦想一同辍学。
但最终因为不愿迎合商业化、改变音乐风格,桃香违反了和好友们“永远一起组乐队”的约定。
另一边的仁菜,在遭遇校园霸凌后,学校的方针,是经典的各打五十大板。仁菜的好友和父亲,也劝她忍气吞声,靠妥协换来学校的推荐名额。
牺牲一直以来接受的正义教育,换取成熟明智的妥协。不愿认输的仁菜选择了和好友绝交、辍学、离家出走。
而这位好友,现在却摇身一变,取代桃香成为“钻石星尘”的粉毛新主唱。
仁菜和桃香所在的新乐队“有刺无刺”。
粉毛和前成员所在的人气乐队“钻石星尘”。
这不再仅仅是音乐风格的比拼,更是坚持与妥协的价值观碰撞,是一场赌上所有信念,绝不愿失败的战斗。
冲突:彼此交织,收放自如
《GBC》从故事底层结构上,就在强调核心价值的针锋相对,这就导致了它的人物关系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几乎每集都会争吵,还因为大量的肢体互动被调侃为动作游戏《鬼泣》(《哭泣少女乐队》的简称“闺泣”谐音)。
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苦大仇深的过往,在很多作品中往往会长篇累牍、拖泥带水还讲得不清不楚,但在剧本家花田十辉笔下,都被举重若轻地一一化解。
高举轻放,点到即止,一体两面,处处留白。这就是《GBC》对冲突的一贯处理手法。
还是先从主人公仁菜说起。
乍看上去,把仁菜逼到离家出走的家人是封建迂腐的。但回忆中的父亲,一直试图以理服人劝说仁菜,当发现仁菜在东京没有好好去补习班,也是先派出和仁菜关系较好的姐姐打探情况,直到仁菜打破“自学考上大学”的约定,才全员来东京寻找。
仁菜也不是蛮不讲理的“小孩姐”。在鼓手昂的个人回中,为了让奶奶高兴,昂隐瞒了自己在玩音乐的事,仁菜本来要求昂对奶奶坦白,但在了解到奶奶和昂的情感后,仁菜反而阻止了昂的自白。
爱闹脾气——善解人意,这就是仁菜的人物弧光。她只是不想欺骗自己、有话直说,但不是不懂事。
一切都有迹可循。仁菜和家人重归于好的第10话并不是廉价的包饺子,而是建立在众多伏笔上的水到渠成。
再说桃香和“钻石星尘”。
坚持自我与拥抱流量,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正在码字的我,感同身受。
在一些平庸的作品中,“钻石星尘”会被简单地描写成愚昧、利欲熏心的肤浅形象,而《GBC》中的“钻石星尘”,被塑造成了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只是选择了不同道路的竞争对手与“伙伴”。
先拥抱流量,只有成功活下去,才有资格与资本谈判,才能用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唱真正想唱的歌。这是钻石星尘选择的道路。
桃香和仁菜坚持自我的“有刺无刺”拥有梦想,属于无数平凡人的“钻石星尘”又何尝不心怀梦想?
两种抉择,不分对错。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下,无数的创作者正在这两极之间时刻摇摆,试图权衡理想和现实,从中摸索出切实可行的道路。
这里的注目显然是惺惺相惜的欣赏与认可
我很庆幸,“钻石星尘”没有成为扁平的符号。
不同的道路,相同的梦想。《GBC》中的矛盾是针锋相对的,但绝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对错。
在处理鼓手昴的心结时,也不是单薄的对立。
昴真心想要让名演员奶奶高兴,所以选择就读演艺学校,又因为怕奶奶伤心,不忍告诉奶奶真相。奶奶也不是简单的强加愿望,反而很感谢温柔的昴喜欢自己的演艺事业。
正因有双向奔赴的前提,第11话中昴对奶奶坦白的情节才只需寥寥几笔,不言自明,回味无穷。
顺带一提,这集里仁菜解开心结后的舒爽感让昴很不爽,间接促成了昴对奶奶的坦白,而“骗子”二字被附加的情绪,也在昴坦白前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坦白前的骗子,是对自我的谴责不满;坦白后的骗子,是对自我的欣然接纳。随着昴的微笑,骗子本来的负面意义已然消弭。
类似的还有“比中指”动作。像这样为重复出现的词汇和动作,在不同情况下赋予不同含义并达到特定效果,是比较高级的剧本技巧。
音乐:兼顾人物塑造的心灵呐喊
这部分虽然是主要聊音乐,但开始之前还要再聊一下剧本。
《GBC》总是能在精炼简洁的同时塑造出最富有层次的形象。
登场较晚的黑皮鲁帕,之前让很多人担心没有足够的篇幅塑造。但在没有个人回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对话中透露的“父母车祸去世”和远超他人的成熟稳重,再加上打工被客人发泄情绪时简单的一句“所以我也需要摇滚”,就让目前着墨最少的她成为极具深度的角色。
像鲁帕这样戏份不多的角色之所以能如此富有深度,靠的不仅仅是剧本,还有音乐。
这里就要引出音乐题材不同于其他类型作品的特点——音乐本身也能用来塑造人物。
少女们舞台上的互动和情绪变化,演出时的每一个镜头,都可以帮助剧本塑造人物,甚至达到更好的效果。
继续以鼓手昴为例,第11话中的她成功向奶奶表达了真实想法,摆脱了“骗子”的标签。因此演出开始前的试音,给了昴非常多的镜头。
一连串干净利落的鼓音,配合清爽的微笑,进一步强化了人物心境的变化。随后的乐队开场介绍环节,她对自己的介绍也从隐瞒身份的化名“普雷亚”变成了“昴”。
不得不说《GBC》的人物建模真的非常优秀,昴眼神中的抉择与决心,都被很好地传达出来。
说出自己的真名,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举动,证明昴已经从奶奶名演员的光环下走出,选择做真实的自己。
而在正式演出中,一个个闪过的画面,与歌词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进一步诉说着成员们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
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在仁菜声嘶力竭的呐喊中,宣泄而出。
注意每一句歌词和人物、画面的对应
在台上,少女们已经用歌声倾诉了自己的心声。在台下,少女们的家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理解、支持她们的梦想。
结语
为什么要唱歌?
失去家人的鲁帕说,因为音乐能联结自己与他人。
习惯撒谎的昴说,因为在这里可以说出自己的心声。
被现实打败的桃香说,因为音乐能让自己忘掉一切,变得自由。
不愿向不公低头的仁菜说,我想相信自己没有错。
我远远望着十年前的自己,心里明白,这样直抒胸臆、快意恩仇的故事,一点也不现实。
但我喜欢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