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到今年已101岁了
黄埔军校,到今年已101岁了
学过中学历史的人,应该都还记得曾经有座军校,叫作黄埔军校。
其实,它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由于校址建于广东黄埔,渐渐的,“黄埔军校”这个名字反倒被记住了。
这所学校,是国共两党合作下的产物。
建校之初,目的为了培养军事人才,为革命军输入血液,挽救存亡危难之际的中国。
学员分不同专业,学习不同的军事知识。
事实也确实如此,学校为北伐和后来的抗日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
最开始的黄埔军校由于战争和政治撕裂,存在时间甚短。
甚至校址几经搬迁,迁往武汉、南京等地。
满打满算,这所学校的存续时间真的不长,也就短短几十年。
而且,毕业学员各自选择的方向大相径庭。
曾经学校里一起参加训练的人最终站在了对立面,兵戎相见。
一切恩怨纠葛,最后淡然的消失于时间的车碾下。
但是,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值得被记得。
如今的黄埔军校纪念馆是在旧址上重建的,旁边即是珠江,顺江而下不远便可入海。
由于地理条件优越,至今仍被用作我国海军基地。
去往旧址纪念馆的路上,还能看见守卫森严的某某基地大门。
孙中山先生故居楼前,蹒跚学步的小孩兴奋向前,旁边大他几岁的姐姐欢乐地边跑边嚷着“弟弟,别跑太快。”
几米外,一人多高的围墙外,某某军舰坦然露出半个身影,安静的看着墙内游人如织,国泰民安。
这一刻,忽然觉得历史在这一刻完美的闭环了。
一百年前,那些年轻的、稚嫩的、热血的人儿所求的,不正在于此吗。
去年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如今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多方追溯、搜集整理了往期学生的个人资料、学生名册,以供后人查找。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电脑前敲打,终于搜索出一个名字。
后面排队等待的老人看到后,主动询问,“你找的人是平城的?我也是 。”
电脑前那位老人言语间的骄傲,“这是我的外公。”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总有人前赴后继。
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受的苦,后代不再有。
至于其他争论,历史总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