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降糖药的全方位指南
二甲双胍:降糖药的全方位指南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和全程药物,受到国内外临床指南的一致推荐,被很多“糖友”称为“降糖神药”。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药物吧!
1. 不仅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糖尿病前期也可以用来预防
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都得到了充分验证。血糖空腹6.1-7.0mmol/L,餐后7.8-11.1mmol/L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达标,可以考虑使用药物。
2. 二甲双胍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
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 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 mg/d,缓释剂型推荐最大用量为 2000 mg/d,普通片推荐成人可用的最大剂量为 2550mg/d。在患者对药物耐受的前提下,建议逐渐加量至血糖达标或最佳有效剂量为止。
3. 服用二甲双胍产生胃肠道反应,可不必立即停药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刺激胃肠消化道,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服用初期出现食欲下降、腹泻等,但经过一段时间,大多数人可适应这些不适感,也可以通过适当减小剂量,或者调整用药时间来缓解。只有胃肠道反应特别强烈的患者,才建议先停用药物。
4.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二甲双胍安全可靠,没有肝肾毒性
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不存在直接肝毒性。一般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避免使用、转氨酶轻度偏高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担心肝脏本身的疾病影响糖友自身正常乳酸清除能力,而不是因为二甲双胍自身有肝毒性。
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管排泄,本身对肾功能没有影响。只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时,为避免加重负担,才禁止或减量使用。
5. 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服用方法有区别
普通片剂(或胶囊):
对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都有一定作用,一般一天给药 2~3 次,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最好餐时或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不适。
肠溶片/胶囊:
不在胃内分解,直接在肠道崩解释放,对胃的刺激较小,特别注意一定要饭前0.5h服用,以使药物空腹状态下快速从胃排入肠道内而发挥疗效,与普通片一样,二甲双胍肠溶片/胶囊的给药方法也为每日3次。
缓释片/胶囊:
有效成分持续均匀释放,对胃肠副反应最小,服药不受进餐影响。一天一次给药即可达到缓慢释放、平稳降糖的效果,通常随晚餐服用一次,或一天两次,早晚餐各一次。
注意:缓释片如果掰开或嚼碎服用,就破坏了包裹药物的凝胶,变成无缓释作用的普通片,所以应当整片吞服,不得掰开或嚼碎服用。
6.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不推荐使用。
哺乳期妇女:
慎用,必须使用时应停止哺乳。
老年人:
使用本品应考虑肾功能,通常不用最大剂量,不推荐8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本品,除非其肌酐清除率检查表明其肾功能未降低。
儿童:
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
7. 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研究显示,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有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从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及神经损伤,因此,对于长期口服二甲双胍者应定期查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如有缺乏及时补充,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8. 重要相互作用
- 正在使用二甲双胍者,若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可能损害肾脏,故必须造影者应暂停使用二甲双胍。检查前后48小时暂停使用,之后重新评估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可再次使用。
- 西咪替丁、利福平可增加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
- 与依那普利合用可能导致高血钾性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两药合用。
- 二甲双胍有增加华法林的抗凝血倾向。
- 碱性溶液、碱性饮料避免同用。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