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八大要点
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八大要点
作为工作员,面对陌生的服务对象,有时也会感觉焦虑与紧张。因为工作员心里没底,心里不断地在嘀咕着:对面的这个人,他/她会信任我吗?会喜欢我的工作风格吗?是否会跟着一起进入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同理,在服务对象的角度,他们也有着同样的疑虑:这个工作员专业吗?是否值得托付?如果我做得不够好,他会不会骂我?……
这也许是人与人初识时都会面对的挑战,就像横跨在彼此之间的一道冰河,双方不敢轻易跨越半步。然而,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这是工作员的首要任务及责任,可能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及努力:
前期准备
与服务对象碰面之前,工作员需要收集相应的资料,便于识别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关于服务对象情况的了解
比如,事先收集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学历水平、工作情况、甚至其身体状况及其家庭情况等,为良好沟通与互动做好准备。在开展团体辅导或培训前,工作员也可收集参与者的信息,便于对活动内容进行个别化的调整。
关于工作内容的准备
比如,在开展个案工作的面谈前,切记准备好访谈提纲,以免出现“尬聊”,偏离主题,无法达到面谈目的。在开展团体辅导或培训前,做好活动计划书、PPT及相关资料的准备,以便活动有效开展。
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主要是指各方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守信精神。因此,信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履行契约的行为上。
在服务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两种契约:
正式文本契约
是指需要双方签署的文本协议,比如,个案工作中的知情同意书。工作员需要向服务对象说明相关工作事项、原则、注意问题等。双方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之后,各自签署自己的姓名以示了解及同意,便于后续工作的推进。
非正式文本契约
主要是指正式文本契约之外的约定,比如,双方口头的约定:准时出席、积极参与、沟通反馈等。各方发挥契约精神,可以为关系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真诚态度
真诚,说白一点,就是不装不端,表里如一。工作员以“真我”出现,去除防御式的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卸下角色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之中。设身处地地面对当下的人和事,感受对方的情绪与现场的氛围。
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保持真诚,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是否真诚,对方可以感受得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工作员也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对方,不要不懂装懂,要表里如一,更能建立彼此信任。
适当破冰
初次见面,难免大家都有些拘谨,自我保护意识较强,都喜欢在待在自己的心理安舒区。为服务的有效开展,工作员有义务率先打破彼此之间的这道冰河。
工作员可以先从掌握的资料开始打开话题,比如,聊聊与服务对象共同的爱好,赞赏服务对象的优点,让其感受到尊重与认可。
在团队辅导或培训时,刚开始大家互相不熟悉,内心焦虑不安,行为拘谨,彼此间仿佛有一条冰河,大家不敢逾越半步,现场氛围犹如寒冬。这时适合选择“破冰热身游戏”,先让大家热身起来,把场暖起来。
互相认识
工作员须创造机会让大家互相认识。
首先,工作员可以先作示范,自我介绍:我叫XXX,来自XXX单位,从事XXX工作,有XXX爱好……
当服务对象看到有人以身示范,好像也没那么难,其紧张感有所缓解,并可参照这种方式介绍自己,也可以让自己认识更多新的朋友。
尊重与欣赏
服务对象的无力感往往由于低自尊,可能平时很少得到别人的关注与认同。
称赞是常用的一种手法,称赞服务对象可以增进双方的关系,同时可以引导对方进行自我探索,提升自我价值,同时可以让对方看到改变的开始,巩固良好行为的形成。
有人遇到困境,可能他需要的不是建议。道理,他都懂。可能他需要的是一个认可,一个称赞,一个给他关注与反馈的肯定。
这个称赞是基于事实,始于真诚的正面反馈。可以帮助他发现自己盲区,认识自己的未知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用心倾听
很多时候,服务对象的内心需求是“只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其实其心里已经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他/她想找机会表达出来,释放一下。而工作员用心倾听就好。
首先,鼓励对方先开口
这会让倾述者有一种备受尊重的感觉,有助于服务对象敞开胸怀倾诉,同时工作员展现出“我是来倾听你心声”的立场,而不是来辩论,说教或说服的。
其次,如实体会对方的感受
服务对象在表达时,情绪也许有波动,有时喜上眉头,有时愁云满面,而只有真正在用心倾听时,工作员才能同理服务对象的情绪变化,才能感受到其心中的需求。
最后,也要适当提问
倾听并不是不能说话,当工作员对服务对象的表述存在疑虑或者不懂的地方,可在对方表述暂告一段落时,可简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处。有效推进接下来的沟通。当谈话出现冷场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对方说下去。比如,“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呢”“通过这次经历,你有什么收获吗?”“接下来你计划怎么做?”等。
共同完成一些事情
工作员可创造与服务对象一起共事的机会。比如,个案工作中,与服务对象一起协商工作计划,这个计划不是工作员一个人的工作,也不是服务对象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双方真诚沟通,有效协商的结果。这样更能推动计划的执行。
在团队辅导或培训中,工作员可与所有的参与者共同完成某个任务,或经历某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完成挑战任务时的庆祝环节,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感受付出的价值与收获的喜悦。
大家在共事的过程中,互相磨合、沟通、分享、合作,引发集体的共鸣。往后回想起来,也会成为大家的集体记忆,可增加彼此之间的关系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