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内黄建置的变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内黄建置的变化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5969313_121123828

内黄县,这个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千年古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从汉代建置至今,内黄县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迁,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探寻内黄县2200多年来的建置沿革。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始置内黄县,至今已经有2200多年建县历史。得名既与临近古黄河有关,又和境内的黄泽(黄池)、黄城等地名有关。当时,陈留(开封)已经有外黄,故此处称“内黄”。

内黄县为上古时期“五帝”之中的颛顼、帝喾的统治中心区域,建都、建陵所在地。在夏代属冀州,北部为观扈国,南部为昆吾国(昆吾曾经都颛顼城)。商代仍属冀州,在太戊、河亶甲时期为京畿地。周初属卫国,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汉属魏郡(河北省临漳县邺镇)。

内黄县成立后,不久,又分置繁阳县。三国属魏国,治废,改长乐公(主)国。晋、北魏属魏郡。东魏天平初(534年),治废,地隶临漳县,属司州。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属相州(安阳);大业初(605年),改隶汲郡(河南卫辉);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隶黎州(浚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废黎州,复隶相州。天祐三年(906年),改隶魏州魏郡(河北省大名);五代后梁隶魏州,后唐改魏州为兴唐府,后晋改曰广晋,后汉后周曰大名,本县均属之。宋隶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五代至北宋期间,大名(魏州、魏郡、兴唐、广晋)多次成为首都或陪都,本县又几度成为京畿地。金大定六年(1166年),隶河北西路滑州。明洪武初(1368年),改隶大名府北平布政司。永乐初(1403年),直隶京师。清初属直隶大名府。雍正三年(1725年),为方便卫河漕运,改隶河南省彰德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内黄县人民政府先后隶属冀鲁豫边区第一、五、六、八专署。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建立,冀鲁豫边区行政公署撤销,内黄隶属平原省濮阳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内黄改属河南省濮阳专署。1954年秋,濮阳专署并入安阳专署,内黄遂属安阳专署。1958年3月,安阳专署并入新乡专署,内黄遂属新乡专署。1961年12月,安阳、新乡两专署分治,内黄仍归安阳专署。1983年10月,安阳专署撤销,濮阳市成立,实行市带县,内黄隶属濮阳市。1986年3月至今,又改隶安阳市。


明正德年间的内黄县


明万历年间的内黄总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