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浓缩古今民俗事 满贮浓浓关东情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浓缩古今民俗事 满贮浓浓关东情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以下简称民俗馆)是一座红色砖体“底座”、椭圆形外观、酷似飞碟的建筑,它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展示东北古代及近现代民族最多、古今民俗事象最丰富的综合型博物馆。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外观
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民族民俗类藏品4万余件。各展区均采用了实物、图表、文字、沙盘、场景复原等传统展出方式向公众展示。
展览内容
民俗馆设有三个基本展区和若干专题展区:
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区:展示东北古代民族源流与历代建制,包括不同款式大小的马灯、绣着不同图样的枕头顶等东北地区老物件。
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区:展示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包括满族农家传统院落和20多处再现了东北地区民间具有代表性的老行业、老作坊场景。
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展区:展示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和作坊。
此外,还有“红山文化”“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民族工作主题展”等专题展区,并建造多处东北传统民居等人文景观。
珍贵藏品
完颜希尹墓石函
展厅内一件以红砂岩为材质的石函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出土于吉林省舒兰市的完颜希尹墓中的石函。它造型规整,线条流畅,边缘经过精细打磨,呈房屋造型,长74厘米,高7l厘米,宽53厘米,下部长方体,上部庑殿顶,正面刻有门、窗纹饰,具有典型的金代风格,整体给人古朴、坚实之感。
完颜希尹墓石函
完颜希尹是完颜欢都之子,金朝初年大臣,跟随太祖起兵征战,屡立战功。奉太祖之命,按照契丹字造字原理,模仿汉字楷书制成女真大字。熙宗时官至左丞相兼侍中,封陈王。天眷三年(1140年),被诬以谋反罪赐死。皇统三年(1143年)平反,赠仪同三司、邢国公,改葬于此。用石函盛敛骨灰下葬,是金代女真贵族流行的葬俗。
珊瑚松石帽
展厅中一顶布满红色珊瑚珠的帽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顶珊瑚松石帽。帽子外布满大小如一的红色珊瑚珠,上面还点缀着绿松石和白色的贝壳,雍容大气,时间沉淀带给它的历史气息让人叹为观止。
珊瑚松石帽
作为游牧民族,以前东北地区蒙古族的财富往往体现在妇女的装饰上,尤其是头饰上,她们喜欢红色,喜欢鲜亮的颜色,红珊瑚、松石等正好吻合了这一习俗。红珊瑚色泽纯正,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代表高贵权势,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又被称为“瑞宝”,寓意着吉祥富贵,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松石色泽艳丽,因此,民间服饰、佩饰上多用它来做装饰物。
桦皮船
展厅中一艘东北先民用于生产、生活的桦皮船,引来不少市民、游客的关注。
桦皮船
桦皮船采用纯天然材质的桦树皮纯手工制作而成,桦树皮质地轻便柔韧、抗腐耐潮、经久耐用。桦皮船船体长度不等,多为666.67厘米左右,中间最宽处约66.67厘米,两端尖翘,一人就能搬运、划动。
桦皮船多用桦木、柳木等做筋条骨架,外用松脂或鱼鳔胶将桦树皮粘在骨架上,形成船底和船帮,外部再涂松脂或鱼鳔胶,以防漏水。
据了解,桦皮船是赫哲族人、鄂伦春族人、鄂温克族人经常使用的捕鱼、捕猎工具。此外,资料显示,桦皮船还可以作为战斗工具,清代八旗边卡士兵巡逻时用以渡河,顺流船速每小时约25公里。
教育活动
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实践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民俗馆馆藏不断丰富,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民俗馆从2015年起相继开发了老工艺类、饮食类、节日类及游艺类四个系列共30余项活动,举办馆内社会教育活动100余场,走进社区、学校、展会等宣传教育活动50余场。其中,老工艺类活动——蝈蝈笼子编制系列课程目前已经拥有一套良好的教学体系,该课程已于2022年入选吉林省首批研学旅行精品课程。2023年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进行了“东北民俗知多少”宣讲活动,成为“小东狮·东北艺术大集”系列课程中的一课。
“民俗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推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促进参观者的民族认同感,涵育爱国主义情感,实现民俗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服务社会。”下一步,民俗馆将进一步更新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更新活动形式,丰富民俗馆实现教育功能的途径,拓展业务渠道,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广大游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