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全球经济展望:通胀下降、贸易反弹,但风险暗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全球经济展望:通胀下降、贸易反弹,但风险暗藏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4A03SO700

近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2.8%,与2024年持平。尽管全球经济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但由于投资疲软、生产率增长乏力和债务高企,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低于新冠疫情前3.2%的平均水平。2025年,通胀的下降和许多经济体持续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可能适度提振全球经济,但是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争端以及高企的借贷成本构成了未来不确定性的主要风险。

主要经济体实现稳定增长

由于劳动力市场表现疲软、收入温和增长以及公共支出即将削减等因素,美国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24年超预期的2.8%放缓至2025年的1.9%。虽然进一步的降息将为经济提供推动力,但顽固的核心通胀可能会让美联储保持谨慎,抑制货币宽松政策。与2024年相比,欧洲经济预计将温和复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在2025年和2026年逐渐回升,预计将从2024年的0.9%上升到2025年的1.3%。较低的通胀水平、宽松的融资条件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预计将支持私人消费和投资。可能的财政紧缩、持续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及长期的结构性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增长缓慢,将拖累经济增长的速度。

2025年东亚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7%,这得益于该区域强劲的私人消费。中国预计实现稳定增长,增长率为4.8%,巨大的公共投资和强劲的出口支撑着经济增长。消费和房地产等因素仍对经济活动构成压力。对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增长的货币和财政措施,包括降低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补充主要国有银行的核心资本,发行超长期特别中央政府债券以及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等。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其他措施以促进私人消费,包括扩大家电以旧换新计划等举措。日本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将从2024年的-0.2%上升至1.0%,私人消费增长自2023年停滞后,预计将在2025年逐渐复苏,居民收入缓慢增长。韩国预计2025年的增长率均为2.2%,主要由出口推动,反映出半导体相关出口的大幅增长和进口的停滞。今年增长则将转向国内需求拉动。

南亚预计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区域,预计2025年GDP增速将达到5.7%。预计2025年印度经济将增长6.6%,主要得益于稳健的私人消费和投资增长。外部需求疲软、持续的债务挑战以及一些经济体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动荡可能会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前景。西亚地区的增长率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3.5%,而2024年的增长率为2.0%。预计该地区主要石油出口国的经济表现将在2025年有所改善。海湾合作委员会保持相对较低的通货膨胀。非洲的增长预计将从2024年的3.4%小幅上升至2025年的3.7%,主要得益于埃及、尼日利亚和南非等经济体的复苏。然而,冲突局势、偿债成本上升、高失业率以及气候变化影响加剧,都对非洲的经济前景构成了压力,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仍然超过10%。目前,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机制实现了区域一体化,但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全球贸易快速反弹

得益于亚洲制造品出口情况的改善和强劲的服务贸易,全球贸易在2024年反弹3.4%,在此之后,全球贸易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3.2%。贸易紧张局势、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影响前景的重大风险。中国、美国和东亚经济体在机械和电子产品出口方面表现强劲,而欧洲则普遍下降。在商品价格走弱的情况下,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额有所下降。与此同时,2024年服务贸易增长了6.4%,占贸易总量的25%。其中,2024年国际旅游人数估计达到14亿,几乎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2025年全球贸易量预计将增长3.2%,但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贸易壁垒的出现,这一增长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机遇与风险

到2024年11月,108家央行中有67家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助于降低借贷成本,但其资本获取依然不均衡。许多低收入国家仍面临着沉重的偿债负担和有限的国际融资渠道。各国政府应抓住宽松货币政策创造的财政空间,优先投资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关键的社会福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球金融环境有所改善,但一些地区短期内仍面临下行风险。例如,伴随着主要央行降息,2023年流向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ODA)也同步增长。其中许多国家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或已经处于债务违约状态,因此援助在2024—2025年期间将有所下降。

通胀下降但仍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全球通胀继续呈下降趋势,2024年的通胀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5.6%降至4.0%,2025年预计将进一步降至3.4%。这主要是由于发达经济体劳动力市场压力缓解以及国际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下降。预计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2024年的2.6%降至2025年的2.2%,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6.0%降至2025年的5.1%。对此,全球主要央行预计在2025年进一步降低利率。发展中国家的通胀虽然持续缓和,但仍将高于近期的历史平均水平,预计五分之一的国家将在2025年继续承受两位数的通胀水平。2024年近半数发展中国家的食品通胀率超过5%,加剧了低收入国家的粮食不安全状况。未来,受主要生产国的出口限制,以及极端天气等灾害影响,能源和食品价格仍有可能上涨。报告指出,持续的食品通胀加上缓慢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使数百万人陷入贫困中。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地缘政治风险指数等指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尽管全球通胀有所缓解,但由于发达经济体住房和其他服务部门的价格黏性,反通胀的速度已经放缓。如果通胀压力重新出现,央行应该采取措施应对。

能源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

很多国家都将能源转型、工业生产、产业升级所必需的矿物列为“关键矿物”。二十国集团(G20)中,16个经济体的关键矿物清单囊括了共60余种矿物。清单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减,但通常包括钴、锂以及稀土等资源。例如,美国在2023年公布了一份50种关键矿物的清单,比2018年的35种有所增加。对于依赖矿产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其经济增长、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投资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例如,刚果(金)、蒙古和赞比亚等国矿产出口占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这些收入可用于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但也会产生诸如管理不善、腐败、劳工保障缺失、环境退化以及国际市场冲击等风险,从而加剧不平等并损害自然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全球经济正处于关键时刻,必须采取大胆的多边行动,应对债务、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危机。单靠货币宽松政策不足以重振全球增长以及弥合国家间日益扩大的差距,应避免采取限制性过强的财政政策。想要有效管控国际贸易、社会和经济层面的风险,要在更具体的层面上,通过国际合作来稳定供应链、促进技术共享和投资。通过构建统一可持续的贸易标准,确保各方能够负责任地、公平地利用各种资源。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有明确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一定限度地提升该国的经济和发展效益。例如,智利等国采用结构性财政平衡规则与通货膨胀目标货币框架和灵活汇率的结合有效地维护了该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另外,政府还可以采用逆周期调控在繁荣时期建立基金来管理超额收入。通过设立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冲销超额收入,减轻通胀压力,维系汇率稳定和减少资源价格波动,增强资源出口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防范“资源诅咒”。有效的主权财富基金一般具有明确的治理框架并与国家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例如,挪威政府设立的全球养老基金(GPFG),它既是主权财富基金,也是养老保障措施,旨在加强代际公平。博茨瓦纳利用其普拉基金(Pula Fund)积累钻石收入的储蓄,确保这些储蓄投资于多元化资产,并用于长期发展需求。东帝汶石油基金以上述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为蓝本,旨在促进该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圭亚那设立了自然资源基金,以管理不断增长的石油收入。还有一些资源出口国家采用财政规则来应对多重挑战,包括平滑经济周期、防止汇率升值和管理公共债务等。例如,蒙古和秘鲁为政府支出增长设定上限来维持财政纪律。

建立更强大的合作机制

国际贸易市场碎片化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缓解风险和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需要在合作框架内平衡各国利益。除了维护世贸组织在多边机制中的作用,还需建立更强大的合作机制。联合国大会近日通过了《未来契约》,以促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框架。这一雄心勃勃、跨领域、深远的承诺旨在振兴国际合作,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其致力于改革全球金融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发展中国家,包括采取措施解决主权债务问题,并为可再生能源和气候适应筹集资源。

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成员国承诺到2035年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和技术,并推进全球碳市场框架形成,以将资源投入可持续项目中。鼓励各国将财政承诺、技术支持和政治行动与气候目标保持一致。将于2025年召开的第四届发展筹资国际会议将敲定一个全面的框架,使资金流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它强调了加强国际发展合作的必要性,包括实现官方发展援助目标、提供气候融资以及支持发展中国家。它还呼吁对全球经济治理、债务架构和贸易体系进行改革,并优先考虑技术、创新和数据,以推进金融包容性和发展目标。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将需要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的协调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