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分的养生知识及传统习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分的养生知识及传统习俗

引用
1
来源
1.
http://mip.xuexila.com/jierizhishi/xiaqiufen/c1150160.html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秋分这天,全球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秋分时节,气候逐渐转凉,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因此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同时,秋分也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气,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

秋分养生知识

秋分时节,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可达10℃以上,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除了关注衣着外,还应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消极情绪。

饮食调理

秋分的“燥”属于凉燥,应以清润、温润的食物为主,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季上市的果蔬品种多样,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的佳品。

适度运动

秋令时节,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调养肺气,增强免疫力。推荐选择轻松平缓、出汗不多的运动项目,如散步、跳舞等,避免寒气入侵。

规律作息

秋季昼夜温差大,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秋季夜深寒气重,应避免受凉,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

心理调适

秋季气候干燥,日照减少,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适当笑一笑,因为“常笑宣肺”,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穿衣原则

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但添衣也不要过多过快。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应注意早晚增减衣物,特别是脚部保暖很重要。

疾病预防

秋分时节,感冒发烧、肠胃病、呼吸道疾病等进入高发期,尤以气管病、胃肠病、过敏病最为多见。此外,随着昼夜温差加大,心脑血管疾病和过敏性疾病也需警惕。

秋分的传统习俗

秋分不仅是节气,更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

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竖蛋

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候南极

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有送秋牛图的习俗。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秋分节气遇到秋乏怎么办

秋分时节,很多人会感到疲乏无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以下是一些应对秋乏的建议:

多睡觉

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很有必要的。睡眠一定要早,勿过十一时。另外,秋季每天最好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天时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精神饱满。最好有半小时的午休。

多补水

秋分时节燥邪旺盛,最易伤津耗液,因此人们更应该多补水。人体每天大概需要2500毫升水来弥补新陈代谢损失的水分。食物应多吃富含水分的瓜果蔬菜为宜,如百合、山药、莴笋、莲藕、平菇、番茄、卷心菜、草莓、黄瓜、西瓜等。

多运动

运动是保证人体代谢旺盛的重要因素。运动可以促进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但运动不可过于激烈,以避免伤津耗液,总以遍身微汗为佳。秋分时节的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步、太极拳、瑜伽等轻柔运动为宜。

另外,脑为元神之府,五指梳头是一种很好的头部保健方法,头部穴位多,通过用双手指梳理头部,可对穴位起到按摩、刺激作用,疏通头部气血,消除大脑疲劳,提高思维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