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代数之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代数之桥》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1/11/85081822_1144287804.shtml

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如何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数学知识相结合,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个创新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代数的发展,搭建起连接古今、融汇中西的数学桥梁。

中国古代数学,源远流长,璀璨夺目,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从《周髀算经》到《九章算术》,无数数学瑰宝熠熠生辉,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坚实基础,更为世界数学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代数之桥》,旨在挖掘这些古老智慧与现代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搭建起连接古今、融汇中西的数学桥梁。

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
  • 任课教师:李XX(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 案例主题: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代数之桥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在代数领域的辉煌成就。
  • 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代数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和价值观。

思政育人目标深化

在高等代数这门课程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阐释高等代数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以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数学人才。

教学背景与分析

1. 课程背景

高等代数是数学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不仅在数学内部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传统的高等代数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其中的思政元素和文化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案例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融入高等代数的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高等代数的本质和内涵。

2. 学情分析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往往不够深入。在高等代数的学习中,他们可能更关注现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而忽视了中国古代数学在代数领域的贡献。因此,本案例旨在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3. 教材分析

现行的高等代数教材大多注重现代数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中国古代数学的介绍相对较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案例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术研究成果,挖掘中国古代数学在代数领域的经典案例和思想方法,将其融入高等代数的教学中。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程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开场白:

“同学们,大家知道吗?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古代数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辉煌的成就,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代数之间的联系。”

(2)展示案例:

通过多媒体展示《九章算术》中的“方程”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如何解决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同时,简要介绍《周髀算经》中的勾股定理证明,以及《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程内容分析:融入思政,深化理解

(1)基本概念与定理:

在讲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如集合、映射、函数、群、环、域等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概念在数学史上的发展轨迹。例如,可以介绍群论在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古代数学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蕴含的群论思想。同时,强调这些基本概念和定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

(2)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

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数学在代数领域的辉煌成就。如《九章算术》中的“方程”章对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的完整叙述,相当于现代的Gauss消元法;又如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在整数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有朱世杰的四元术,即四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这些经典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数学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数学的贡献。

(3)思政元素融入: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强调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刘徽对《九章算术》的注释等,都体现了数学家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如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放等,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这些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4)对比分析:

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代数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可以探讨中国古代数学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现代代数方法之间的异同点;可以分析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的影响和启示;可以展望未来数学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等。通过这些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互动环节:参与讨论,分享见解

(1)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文献、撰写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课堂辩论:

组织一场关于“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代数哪个更优越”的课堂辩论。正方认为中国古代数学在代数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贡献;反方则认为现代代数在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上更加完善和先进。通过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3)分享见解: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兴趣和见解。可以是对某个经典案例的独到分析、对某个数学家的敬佩之情、对数学发展的未来展望等。通过分享见解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学术素养和文化自信。

4. 课程总结:提炼精华,升华情感

(1)总结内容: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对现代代数发展的启示和影响。同时,提炼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2)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术追求。问他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数学的优秀传统?我们应该如何为数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3)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与中国古代数学相关的作业题目,如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某个中国古代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对现代数学影响的论文等。通过作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效果与评价

1. 教学效果

(1)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了解了中国古代数学在代数领域的辉煌成就。他们对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中国剩余定理、四元高次方程组解法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能力提升情况:

学生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对比分析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代数的发展,如何深入挖掘数学中的思政元素和文化内涵。同时,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情感态度变化: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得到了增强。他们对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愿意为数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学生评价

(1)学生反馈:

通过课后调查问卷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收集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反馈。大多数学生表示本节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受到了思政教育的熏陶。他们认为将中国古代数学融入高等代数的教学中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认识数学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2)优秀作业展示:

选取一些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和交流。这些作业不仅体现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还展示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和文化自信。通过优秀作业的展示,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1.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节课在融入思政元素和中国古代数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代数的发展,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本质和内涵。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和分享见解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2)不足之处:

在讲解过程中,部分思政元素的融入还不够自然和深入。有时为了强调思政元素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本身,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此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成果。

2. 改进措施

(1)深化思政融入: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加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数学知识的讲解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优化教学方式:

针对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可以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课件等自学相关知识,课堂上主要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师生互动: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持续更新内容:

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将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同时,也

(5)强化实践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与现代代数的联系,可以设计一些实践环节,如编程实现古代数学算法、用现代代数方法重新解读古代数学问题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拓展阅读资源:

提供丰富的拓展阅读资源,包括书籍、论文、网络文章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更多细节和背景。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7)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课后问卷、在线调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以及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期望。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8)加强跨学科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不仅体现在代数领域,还涉及几何、概率、数论等多个数学分支。在未来的教学中,尝试将中国古代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如与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应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数学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3. 长期规划

(1)课程体系建设:

将中国古代数学融入高等代数教学只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未来逐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融入更多数学课程中,如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等。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始终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2)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学习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术研究与交流:

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与中国古代数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组织参与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交流访问,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和思路。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结语

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融入高等代数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他们思政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加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数学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和支持课程思政的发展,共同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而努力。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