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弹力带组合训练,让胸背部协调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居家弹力带组合训练,让胸背部协调发展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DJ23AP0529DGS1.html
弹力带作为一种便携式训练工具,非常适合在家或旅行时使用。它不仅能像杠铃一样完成深蹲、硬拉、卧推等基础动作,还能通过调节阻力来满足不同训练需求。本文将为您介绍6个实用的弹力带训练动作,帮助您在家就能完成高效的胸背部训练。
在家使用弹力带时,建议选择带有把手的款式,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完成各种动作。如果觉得一条弹力带的阻力不够,还可以多买几根并联使用,以达到类似哑铃或杠铃的调节效果。
下面是一组完整的弹力带训练计划,每个动作建议做8-12次,共3-5组。对于以塑形为目的的训练者,建议使用小阻力弹力带,每组完成12-20次,同样做3-5组。训练结束后别忘了对目标肌肉进行拉伸,以促进恢复。
动作一:站姿弹力带直臂下拉
- 将弹力带固定在高位,面对弹力带站立。调整身体距离,保持背部挺直,核心收紧。双臂向上伸直,手肘微屈,双手比肩略宽握住弹力带两端。
- 保持身体稳定,背部挺直,双臂伸直,用背部发力带动双臂向腿部方向拉动。
- 到达动作顶点时稍作停顿,收缩背部肌肉,然后慢慢反方向还原,使背部肌肉得到充分伸展。
动作二:站姿弹力带推胸
- 双腿微微分开站立,保持腰背部挺直,核心收紧。将弹力带从背部绕过,双手拉住弹力带两端,双臂屈肘置于身体两侧。
- 保持身体稳定,背部挺直,用胸部发力带动双臂向胸前推起。
- 到达动作顶点时稍作停顿,收缩胸部肌肉,然后控制速度慢慢反方向还原。
动作三:蹲姿弹力带划船
- 将弹力带固定在低位,调整身体位置。双腿微微分开,保持腰背部挺直,核心收紧,双手各握弹力带两端。
- 保持背部挺直,臀部向后坐屈膝下蹲至动作顶点,双臂向前伸直,手肘微屈。
- 保持身体稳定,用背部发力带动双臂屈肘向腹部方向拉动。
- 到达动作顶点时稍作停顿,收缩背部肌肉,然后慢慢反方向还原,使背部肌群得到充分伸展。
动作四:俯卧撑
- 俯身,双臂位于身体下方伸直支撑身体,手肘微屈,保持背部挺直,双腿向后并拢伸直。
- 保持背部挺直,身体呈一条直线,慢慢屈肘使大臂与躯干在45度角左右向下俯身。
- 至胸部几乎接触地面后伸直手臂起身还原。
- 注意动作全程都要保持背部挺直,注意起身还原时双臂不要完全伸直。
动作五:俯身弹力带划船
- 双腿微微分开站立,双脚微屈,双脚踩住弹力带中间位置,双手各握弹力带两端。
- 保持背部挺直,屈髋向前俯身,双臂向下伸直。
- 保持身体稳定,用背部发力带动双臂屈肘,使双臂贴近身体向后拉起。
- 到达动作顶点时稍作停顿,收缩背部肌肉,然后主动控制速度慢慢还原,使背部肌肉得到充分伸展。
�作六:站姿单臂弹力带夹胸
- 将弹力带固定在身体侧方,侧对弹力带站立。调整身体位置,内侧手握住弹力带一端向侧方伸直,手肘微屈。
- 保持身体稳定,保持手臂伸直,用胸部发力向内向前伸拉动。
- 到达动作顶点时稍作停顿,收缩胸部肌肉,然后控制速度慢慢还原,使胸部肌肉得到充分伸展。
在训练开始之前,建议先进行热身激活目标肌群。在动作过程中,要保证动作质量,并在每一次的动作过程中去感受目标肌肉的收缩与伸展。对于想要增肌的训练者,建议使用阻力较大的弹力带。
热门推荐
如何缓解婴儿肠绞痛?6个缓解婴儿肠绞痛的有效方法
电子产品领域关键课题:高效散热常用的几大导热材料方案
如何掌握现货黄金的技术分析方法?技术指标如何辅助投资决策?
石榴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探寻石榴的益处与特点)
如何构建完整的刑事证据链
债券违约投资者怎么办
社保业务咨询指南,轻松找到对的人
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
如何增强窗帘的遮光效果?这种遮光效果如何进行评估?
需要重生的不止是哪吒——浅谈《新神榜:哪吒重生》
从自主研发到产业追赶,国产光刻机又一重大升级!
一文读懂!全地形公路车几何,解锁骑行新体验的必备指南
重温10部经典怀旧动画片,总有那么几帧画面,唤醒你儿时的记忆
新书好书推荐《毛泽东年谱》
香港公司股权变更章程会更新吗
未来两周,这三个星座或将重燃旧情
羽毛防水性改善-洞察分析
DDR4和DDR5内存条怎么选?
电脑耳机有声音扬声器没声音怎么办 试试这几个方法
Unity 2D游戏开发完整指南
Vue框架前端调试指南:从基础到进阶的全面解析
山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粮安“险”中求实践团队赴多地开展调研
为什么项目管理证书是职业发展的关键?
诺米么与“成都迪士尼”,如何成就2024第一个出圈音乐营销?
下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可能来自太空
自己配一台电脑需要买什么?自配电脑硬件兼容性检测指南
急性肠胃炎严不严重怎么看出来的
化工大牛股突然跌停!资金强势入驻这类股
在区块链上编程:竞猜DApp 系统开发简介
【日本】探寻隐秘的美食宝藏:日本各地方特色与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