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科普】冬季脑出血频发,了解“早期信号”
【脑出血科普】冬季脑出血频发,了解“早期信号”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管老化、吸烟等。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早中晚温差较大,容易诱发脑出血。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季节应该注意预防脑出血。
脑出血的病因
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临床上把这类脑出血称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密切相关。
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脑内小血管管壁发生破裂而导致脑出血。
2.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因生气、情绪激动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剧收缩,诱发血管破裂。
3.过度劳累
精神极度紧张或长期过于疲劳,极易诱发脑出血。
4.不良生活习惯
抽烟、饮酒是引起脑出血的另一危险因素。酗酒可引起高血压增高或凝血机制和脑血流加速导致脑出血;长期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使得血管脆性增加。
5.抗凝
长期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也是造成脑出血的一部分原因。
6.气候变化
冬秋季脑出血多发。这是因为秋冬季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脑血管易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前兆有哪些?
突然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 ,呕吐常呈喷射状。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
突然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 。很多脑出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或同时出现上肢或下肢的乏力。多为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手臂失去握力,手中持物掉落,口角歪斜,流口水,突然讲不出话或是吐字不清,听不懂别人的话。
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只眼睛出现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
突然出现眩晕,行走困难 ,失去平衡感以致发生跌倒。眩晕程度有所不同,大致为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抬脚费力,部分人群有耳鸣的表现。
突然嗜睡、意识不清或昏迷 。即便是在白天也有明显睡意,有疲惫感,睡不够,反应迟钝,严重者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昏迷。
饮食呛咳 。在喝水或进食的过程中莫名出现呛咳。
为什么冬季容易诱发脑出血?
由于环境温度骤降,人体肾上腺素类激素释放过多,人体血管会因寒冷而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冲破血管发生脑出血。
冬季,人们饮水量也减少,体内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压也会随着进一步上升,更容易诱发脑出血。
老年人血管弹性降低,血管脆性增加,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小血管会破裂出血。
寒冷及降温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分泌增多导致小血管缺氧坏死,斑点状出血及脑水肿,出现融合成片而发生较大出血。
寒冷可引起血液中凝血因子减少和纤溶酶活性增加易导致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发病诱因,长期高血压会使患者的脑血管壁变得脆弱,特别是一些转角处的血管壁会产生局部薄弱,一旦血压没有控制好,骤然升高,就可能导致薄弱处的血管破裂,诱发脑出血。
如何预防脑出血?
★稳血压
必须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定期检查血压,确诊后应不间断服用降压药,以降低及稳定血压,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调情志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过度的喜、怒、哀、惊、忧、思、恐,易诱发血压升高乃至脑出血。平时应放松身心,种花、养鱼、听轻松的音乐等都有利于养生静心。
★戒烟酒
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应戒烟酒。
★择饮食
少吃或不吃辛、辣、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及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以植物油为主。多摄入含钾及蛋白质的食物,补充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
★避劳累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劳累,不要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度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消除疲劳及精神紧张。
★防便秘
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要预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适当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可防治便秘。
★调温度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以20℃-25℃为佳,温度过低或温差变化太大太快容易引起皮肤肌肉血管收缩致血压升高。
★防摔倒
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血管壁较脆弱。跌倒时有发生颅内血管破裂的危险。因此,行动宜谨慎小心。
脑出血的诊断
1、病史与临床表现
在诊断脑出血时,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是不可或缺的依据。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史。发病时,头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可能伴有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
2、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CT和MRI。头颅CT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能够迅速、准确地显示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MRI对于发现脑血管畸形、肿瘤等病因有重要作用。
脑出血的治疗
1、内科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血压控制,颅压控制,预防再出血,防治脑血管痉挛及迟发性脑缺血,治疗脑积水,治疗并发症,加强护理,维持生命功能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以减少复发为目的积极治疗。
2、外科治疗
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CT显示大脑脑叶出血大于30ml,小脑出血大于10ml,就应手术清除血肿,降低病死率并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如进行钻孔引流、去颅骨瓣血肿清除术。否则,血肿将引起严重颅内高压,形成脑疝,导致死亡或加重功能受损。
脑出血发病十分紧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又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且随时有可能迅速恶化。救治中切忌惊慌失措,野蛮搬运,盲目灌食,舍近求远,自行转运。掌握以上关键知识可以帮助您面对脑出血时不再慌乱。“尽早识别、快速救治”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如果突发昏迷,或者剧烈的头痛,呕吐、烦躁,说不清话,一侧身体活动不了,就要怀疑是否是脑出血引起。一定要立刻、毫不犹豫地拨打“120”,尽快到达附近的卒中中心接受专业救治。
本文原文来自jnlg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