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孩子积食怎么办?6个症状识别+3大处理方法+3步预防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孩子积食怎么办?6个症状识别+3大处理方法+3步预防指南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9508128_121118802

新春佳节刚过,不少小朋友们还沉浸在快乐的节日氛围中,但儿科门诊来了许多消化道不适的患儿,呕吐、腹泻、腹痛的情况特别多。很多家长都在问我们:孩子是不是积食了?其实,每年春节过后都是儿童消化道疾病高发期,春节期间家庭聚餐、亲朋好友聚会频繁,小朋友们容易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忘记平时的饮食规律。家长在节日期间往往对孩子们的饮食管束较为宽松,甚至鼓励孩子们多吃,结果就导致了好多小朋友胃肠道出现了问题,吃多了积食是最常见的情况。

孩子积食的6个现象

  1. 有口臭:积食的小儿消化功能低下,食物大量堆积在胃内,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能产生热量,导致口腔有酸臭味。
  2. 胃肠不适:由于食物消化不掉,残存在胃内,孩子可能会有饱胀感,食欲下降。部分孩子还会出现腹痛、腹胀,不让按压腹部等情况。
  3. 睡眠不佳:小年龄儿童如果饮食不规律,产生积食时,胃肠蠕动处于紊乱状态,可能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表现为夜间睡不踏实,入睡困难,容易醒来哭闹。
  4. 大便异常:积食的小儿大便可能出现异常,有的表现为干硬、便秘,有的则表现为腹泻,大便形状不正常,有的还可能出现酸臭味。
  5. 容易上火:积食可能导致小儿内热,表现为颜面部或耳廓明显发红,手心、脚心也会明显发热,体温可能会上升。
  6. 舌苔厚腻:观察孩子的舌苔,在自然光充足的环境下,让孩子把舌尽量伸出口腔,观察舌苔的是否干净,如果厚腻提示有积食。若是白腻苔提示寒湿内滞,若是黄腻苔提示体内有热。

孩子积食,该怎么处理?

  1. 调整饮食
  • 减少食量:积食状态下减少孩子每餐的进食量,避免过度喂养,建议7分饱。吃少点可以减轻脾胃的工作负荷,让它尽快恢复。
  • 食入易消化食物:选择米粥、面条、蔬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生冷和难消化的食物。孩子普遍喜食煎炸、烧烤类食物,家长要注意管住他们的嘴。
  1. 居家推拿
  • 顺摩腹:五指并拢,在小儿的肚脐周围顺时针按摩,主要发力点是食指,要注意控制在合适的力度,可以按摩1分钟左右,以达到消食顺气和通肠道的作用。
  • 捏脊: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小儿背部皮肤,从尾骨处开始沿着脊柱从下向上捻动,来回共6次,注意力度适中,避免伤到小儿。
  • 清胃经:家长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小儿的大拇指,右手大拇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力量均匀柔和,可推200至300次。
  • 补脾经:位置在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如果是大拇指桡侧缘,可以往指根方向推,如果是指腹面操作,可以顺时针旋转,力度适中,可推50次左右。
  1. 适当运动
    鼓励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如爬行、走路等,促进消化。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选择爬行、翻滚、踢腿等简单的活动。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若积食症状持续或加重,如高烧、频繁呕吐、严重腹胀等,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用好这3招,预防积食不用愁

  1. 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消化能力调整饮食。
  2. 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单一食物。
  3.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 首先是定时定量,给孩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 其次是教会孩子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减轻胃肠负担。

专家简介

马春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诊治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厌食、便秘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东院)

科室简介

上海中医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传承于海派徐氏儿科,1906年成立曙光医院前身“四明医院”即设有儿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协作单位、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海派徐氏儿科临床研究基地,也是上海唯一一家拥有3个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学科。海派“徐氏儿科疗法”成功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传统医药”名录。近年来,科室获得多项国自然基金项目,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民族医药科技进步奖、上海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技术奖等诸多奖项。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全天(东院)
周一至周六全天(西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