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刊 | 《中国古文书学研究》第一辑目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刊 | 《中国古文书学研究》第一辑目录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5567515_121124384

《中国古文书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重点资助支持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社会史研究室与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合办,每年一期。该集刊第一辑收录了18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围绕中国古文书学的理论建设、古文书的整理及其所涉史实的研究等多个方面展开,涉及秦汉简牍、西域出土文书、契约文书等多种文书类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中国古文书学研究(第一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社会史研究室、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敦煌学研究中心 编
邱源媛 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定价:198.00元
书号:978-7-5598-6570-0

内容简介
《中国古文书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重点资助支持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社会史研究室与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合办,每年一期。
本书为该集刊第一辑,共收录古文书学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文章具体围绕中国古文书学的理论建设,中国和海外古文书的整理及其所涉史实的研究,以及从古文书学视角出发的中国古文书的物质形态、生产流存、书写形式、格式要素的研究等展开。整理和研究涉猎秦汉简牍、西域出土文书、契约文书、民间科仪文书、古代碑刻、传统文献典籍等多个文书类型,并涉及汉文、佉卢文、满文、蒙古文等多语种文献。
作为中国古文书学领域内出版的首部学术集刊,《中国古文书学研究》的出版,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文书学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且为将中国古文书学研究推向更高水平贡献力量。

编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是我国历史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郭沫若、侯外庐、陈垣、顾颉刚、向达、谢国桢、沈从文等一大批文史名家先后在研究所工作。研究时段上起原始社会,下迄1840年,集断代史、专门史、通史研究于一体,以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对策研究。现设研究室14个、非实体研究中心9个,代管全国性学会6个。创办《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各类学术期刊(集刊)19种。
邱源媛,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社会史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研究专业为清史、社会史,研究方向为八旗制度史、华北区域史、满族史。主要著述有《清前期宫廷礼乐研究》(2012)、《找寻京郊旗人社会——口述与文献双重视角下的城市边缘群体》(2014)、《近畿五百里——清代畿辅地区的旗地与庄头》(2016,合著),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历史档案》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以及其他国家级项目资助。

发刊词
《中国古文书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重点资助支持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社会史研究室和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合办,每年一期。本集刊提倡“重视史料,不尚空言”的学风,不论资排辈,无内外之别,刊发文章坚持以学术质量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本集刊以刊登中国古文书学研究的论文与书评为主,内容包括新见古文书的刊布,中国古文书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从古文书学视角出发的以甲骨文、战国秦汉魏晋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徽州文书、明清档案、民间文献等各类中国古文书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学术评论等。
史料是史学研究开展的基础。古文书学在欧洲、日本等地已是发展成熟的显学,近年来也在中国学界兴起。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提出并建立了中国古文书学,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赞同和支持,中国古文书学日益成长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所谓古文书,与传世典籍有别,意指古人用文字书写的具备一定格式的原始资料,材料则不论甲骨、青铜器、简帛、纸张和砖石。古文书学得以发展的深层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文献学、历史档案学等,目标指向分两个层面:广义层面,是指与古文书相关的所有研究;狭义层面,则是指从文书的格式和语言、行文方向和规律、附属要素(如署名、印章、画押等),乃至文书的物质形态等各方面进行的研究。古文书学研究在利用与解读传统文献之外,还关注文书的生产、流传和存留机制,利用公私文书等一手资料还原文书行政运作、社会运转机制等情况,对历史学扩大史料范围,深化史料性质认识起到了很有利的推动作用,拓展了史学研究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在创办《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刊物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深厚的学术传统。古代史所的前辈学人在甲骨文、秦汉简牍、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明清档案等历史文献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有郭沫若、林甘泉、张弓、王毓铨、周绍泉、郭松义、栾成显、吴丽娱、黄正建等一批学术大家,学术传承至今,是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发展的基础。2012年,本所提出建立中国古文书学,更是激励了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关注与投入。此次创办《中国古文书学研究》是所里同仁在前辈学者学术研究基础上的一次创新。
(二)强大的人才队伍和平台支持。中国古文书学是以史料、视角为标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中国古代史的所有时段和研究方向。古代史所有8个断代史研究室、6个专门史研究室、9个研究中心,这在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设置和研究力量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本所在古文书学的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各个断代均有学人致力其中,目前一批涉及各时代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成为甲骨文、秦汉简帛、敦煌吐鲁番文书、明清档案与民间文献等领域的中坚力量。
(三)良好的前期准备。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对于中国古文书学的建立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史所曾先后召开了8届“中国古文书学学术研讨会”、主办了2次“古文书学研习营”,古代史所同仁等共同编写了《中国古文书读本》,出版了《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初编》,申请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文书学研究” (14ZDB024)并结项,申请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稀见徽州文书数字化整理与研究”。另外,所里同仁坚持定期举办“中国古文书读书班”,持续10余年,已举办数百次。近年来,在汉文文书研读的基础上,读书班增加了满文、蒙古文等非汉文文献的研读,目前已做了40余期读书活动,研读成果收录在本集刊中。在这些学术交流中,除了古代史所同仁,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的参与。古代史所还与日本、韩国等海外古文书学研究学者合作,将中国古文书与其他国家的古文书放至东亚史乃至全球史视域下,拓展古文书学研究的时空范围。
此次出版为《中国古文书学研究》第一辑。我所在2019年曾出版《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当时的出版形式是会议论文集,还未有创办集刊的想法。今年,我所正式创办《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学术集刊,并出版了首辑。这是我们对学术传承的尊重,也是对学术发展的创新。
本辑组稿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探索。自2012年提出建立中国古文书学以来,关于中国古文书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视角等问题仍存在不同观点,学者们尚有诸多讨论。这些争论并未妨碍古文书学的发展,反而成为促发多层面思考和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推动力量。古文书学领域良性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理论框架的建立,本集刊秉持兼容并蓄原则,鼓励多种学术声音,推动中国古文书学理论建设。本辑将黄正建先生之文放在首位,也强调了本集刊重视理论建设的特点。
(二)文献整理。本辑文章所涉文书档案或为新见,或为未整理,或为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新史料。学者们对秦汉简牍、敦煌文书、明清碑刻、契约、科仪书、档案等,涉及汉文、 佉卢文、满文、蒙古文等多语种的不同类型文书做了翔实的整理、考辨、分析、讨论。
(三)研究视角。除了重视文书档案内容,文章还多从古文书学视角,关注文书的物质形态、生产流存、书写形式、格式要素等。
(四)文书内容。文章利用公私文书对国家政务运作、民间基层社会运转、社会关系网络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关注中国自身历史发展脉络之外,还注重利用域外文书、碑刻等资料,从中外交流的视角,丰富了学界对东亚乃至全球历史的认识。
古代社会史研究室、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负责此次创刊工作,得到了古代史所领导和全体同仁的支持,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元史、明史、清史、中外交流史、古代文化史研究室以及徽学研究中心、敦煌学研究中心的同仁们都为此次创刊提供了帮助。古代史所着力将《中国古文书学研究》打造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的刊发中国古文书学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刊物,并纳入学术评价体系。
本辑编辑工作主要由邱源媛、刘子凡、赵洋、王正华完成。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公司对本集刊的大力支持,陈显英、刘艳艳两位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孙聪文、梁雪薷、赖俊杰、唐闻饶等同学参与了文稿编辑。本集刊得以创办并顺利出版,离不开古代史所的领导与全所同仁的支持与帮助。本辑文章撰稿人既有资深学科带头人,又有中青年学术骨干,还有硕博士学生团队,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学者兼备,体现了我所10余年来在古文书领域的耕耘积淀,也蕴含着学术实力与开创潜力。《中国古文书学研究》既有传承,也是拓新,我们希望能够听到各方面的批评与建议,希望本集刊能为“中国古文书学”进一步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邱源媛
2023年9 月13日

目录
黄正建 古文书学与档案学、历史文书学、古文献学异同刍议
——暨中国古文书学建立后近年来学界反响介评  
凌文超 马王堆汉墓《箭道封域图》与秦汉里的制度性调整
汪华龙 胡家草场M12汉律令解题
戴卫红 三国两晋时期的简、纸并用
李艳玲 公元3、4世纪西域绿洲国农作物种植业生产探析
——以佉卢文资料反映的鄯善王国为中心 
杨宝玉 敦煌文书S.6234+P.5007+…+P.2672所存佚名诗抄校理 
陈丽萍 读《西域出土古文书片》小札
刘子凡 唐代的军令
——以国图BD9330号文书与国博38号文书为中心
赵 洋 道路梗涩与奏报难通
——S.2589《中和四年肃州康汉君等状》所见的信息传递
管俊玮 从国图藏BD11178等文书看唐代公文钤印流程
刘 婷 法藏敦煌文书P.3661《六经纂抄》考辨
杨海英 缙云所见“灵宝资度往生填库报本道场”科仪文书
解 扬 同源异见:丘濬撰王竑《神道碑铭》与《神道碑记》析读 
李立民 明清时期外藩子弟就读国子监的行政流程
——从《吏文》所载的一则史料谈起
王正华 以垧计地与不计分亩:清代山西地权交易中地积的两种表达
孙聪文 青史留名的竞赛
——以清代、民国《良乡县志·艺文志》文本生成为例
刘泽元 三田渡《大清皇帝功德碑》碑文形成考
小胖等 三田渡《大清皇帝功德碑》蒙古文、满文、汉文碑文对比研究

书影
转自“古典文献学微刊”公众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