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放贷人如何认定?五大维度帮你精准识别
职业放贷人如何认定?五大维度帮你精准识别
职业放贷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擅自从事经常性贷款业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近年来,随着民间借贷活动的频繁,职业放贷人现象日益突出,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如何准确识别职业放贷人呢?本文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
- 放贷主体的唯一性
职业放贷的主体主要是指没有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各个民事法律主体,具体包括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以及其他。以民间借贷为业的自然人。在认定职业放贷人时,主要看这个放贷主题是否是同一个出借人或出借主体。如果出借人或出借主体不具有同一性或唯一性时,就不能简单的来直接认定为是职业放贷人或职业放贷行为。
- 放贷期间的持续性
认定职业放贷人或职业放贷行为一定有一个时间区间或期间的概念,即便是同一个出借主体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多次放贷,但是这个放贷主体在放贷结束之后,在其他的时间内并没有再继续进行放,仍然不能认定其为只要放贷行为。所以认定职业放贷人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区间或期间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而不能是短期行为。比如可以规定是两年期间或者是三年期间。
- 放贷次数的频繁性
同一个放贷主体必须在一个时间期间内多次进行放贷,才可以认定他是职业放贷行为。而且这个放贷主体多次进行的放贷具有重复性或反复性,简单来讲就是一个行为,一件事情多次重复来做。在司法实务中,多个地方标准一般定为在两年内重复民间放贷行为达10次以上的,为职业放贷行为。
- 利率水平的高额性
如果同一个放贷主体在两年内进行了10次以上的民间借贷行为,但是他进行民间借贷时他的出借资金的利率比较低,比如达到了年化10%或12%,并没有赚取高额的收益,这时仍然不能认定其为职业放贷行为。只有它的放贷利率超过了年化12,尤其是超过了年化24以上时,才可以认定为他是职业放贷人。
- 放贷行为的营业性
如果出借人或者是放贷主体,把放贷作为一种职业,或者成立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就是放贷,以赚取高额利差作为他的主要收入来源的,一般也可以认定为他是职业放贷行为。
职业放贷行为不仅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因此,了解职业放贷人的认定标准对于维护自身权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