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23993662_121166525/?pvid=000115_3w_a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军阀割据时期,一个是“非刘姓不封王”的东汉末年,一个是节度使叛乱的唐朝末年,还有一个就是民国军阀混战。所有军阀割据的形成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起因,今天我们谈谈民国的军阀割据是如何形成的?这还得从一个湖南人讲起。

1851年,落榜书生洪秀全带领一帮兄弟在广西金田发动太平天国起义,按说刚开始起义规模并不大,清朝统治者调动绿营镇压,奈何这帮当兵吃粮的朝廷正规军战斗力实在太差,太平军冲出广西,沿湘江迅速杀入湖南,接着攻下华中重镇武汉,然后顺江东下,一举拿下南京。

太平军一顿操作下来,满清大爷们惊呆了,朝廷养的这些个兵,要用时一无是处,无奈之下发动地方大佬们办团练,注意,所谓团练就是地方民团,平时解散各自回家劳动,有事就临时集结打仗,由地方官发点生活费,战斗力嘛也就打打土匪维护一方治安。

就是这个团练,让一个人改变了性质,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曾国藩奉旨回籍办团练,以应对太平天国的威胁。他深知绿营兵战斗力低下,于是决定招募乡勇,组建一支新式军队,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湘军。

湘军的组建打破了传统的募兵制度,实行“兵为将有”的政策,即士兵与将领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主仆的关系,将领对士兵有绝对的控制权。这种制度使得湘军的战斗力远超绿营兵,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湘军的成功与隐患

湘军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军事实力,更在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训练方式。曾国藩注重士兵的选拔和训练,强调纪律严明,同时给予士兵较高的待遇,这使得湘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然而,这种“兵为将有”的制度也埋下了隐患。

随着湘军的不断壮大,曾国藩的权力也随之扩大。他不仅掌握了军事大权,还控制了地方的行政和财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这种权力体系的形成,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军阀割据的形成

曾国藩去世后,湘军逐渐分化,其部下如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各自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形成了所谓的“湘军系”。与此同时,其他地方势力如淮军、北洋军等也相继崛起,形成了多个军阀势力。

这些军阀势力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甚至相互争斗。清廷虽然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已经无法控制这些军阀。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军阀割据的局面并未因此而结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

结语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曾国藩创办湘军的历史。这种“兵为将有”的制度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最终却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