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增高针”?这些人群不宜打!专家支招帮助孩子科学长高
生长激素=“增高针”?这些人群不宜打!专家支招帮助孩子科学长高
“6岁孩子打激素长高后频繁生病”的话题近期冲上热搜。近年来,有家长看到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或者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便想到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真的能起到“增高针”的作用吗?专家提醒,生长激素的使用要符合药物的适应证;非矮小儿童或其他特殊疾病情况下的患儿,不建议使用生长激素。
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关注度比较高,有些医院利用家长“身高焦虑”进行营销的现象屡见不鲜,存在生长激素诊治不规范、生长激素滥用的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主任郝虎主任医师、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专科门诊熊慧主治医师介绍,大家所说的“增高针”,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一种类生长激素的药物,主要用于某些矮小疾病的治疗。对于这些需要用药的疾病,用药后是有促生长作用,对成年后的身高也是有帮助的。
滥用生长激素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呢?郝虎表示,生长激素的使用是要符合药物的适应证,例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短肠综合征等。不在适应证范围内用药,虽然用药近期可能会看到一些效果、但长远来说不一定对孩子的成年身高有帮助。此外,用药期间副作用可能会放大。而长期的注射针剂和经常性医院就诊可能会增加儿童心理负担。
身高受遗传、营养、疾病和内分泌等诸多因素影响,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个体等差异,生长激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非矮小儿童或其他特殊疾病情况下的患儿,不建议使用生长激素。”熊慧告诉记者。
专家表示,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总体来说是安全的,副作用少见。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良性颅高压、影响糖代谢、甲状腺功能低下、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色素痣、注射局部红肿及皮疹等;有肿瘤或糖尿病高发家族史的儿童不建议用药。另外,在骨龄闭合或接近闭合的情况下用药,不仅起不到促生长作用,还可能会引起骨骼变粗变大。
如何科学帮助孩子长高?
营养:充足的营养是孩子科学长高最重要的基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锌、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例如谷类、瘦肉、鱼、西红柿、苹果等。建议每餐多样化配置菜品,均衡饮食,避免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
睡眠: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必要条件,晚上9-10点是开始睡眠的最佳时间。另外还要关注孩子的睡眠质量,深度睡眠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还可以改善孩子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刺激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的增长,增强骨细胞的生长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力状况,家长可以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如跳绳、篮球、排球、游泳等强度比较大的运动,这样能较快促进孩子科学长高。
本文原文来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