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都是怎么区分?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都是怎么区分?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驱逐舰、巡洋舰和护卫舰是现代海军中的三大主力舰艇,它们在吨位、装备和任务上各有特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三种舰艇的区别及其作用,帮助您全面了解现代海军的装备体系。
2019年4月23日,濒临渤海的山东青岛港的海面上卷起了一阵属于中国军民的蓝色风暴, 蔚蓝的海面上,32艘中国军舰拉下了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的恢宏序幕, 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航母群乘风破浪,彰显大国风范。
然而在目睹中国海军风采的时候,不妨了解一下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的功能以及差别。
护卫舰
吨位:500吨以上
护卫舰是航母战斗群中的“钢铁之盾”亦是“花样”繁多的“多面手”,护卫舰包揽了侦查、巡逻、警戒、反潜、护航、支援登陆作战的数项重要任务,是航母战斗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护卫舰的舰首装备对空对地、反应快、精准度高的小口径舰炮, 舰身具备发射对空对地的远程弹道,以及反导弹的多功能发射塔。 众所周知,潜艇被称之为“航母杀手”,护卫舰为了能够给航母提供精准的反潜打击,还装备了深水炸弹及反潜鱼雷。
驱逐舰
吨位:1000吨以上
驱逐舰是航母战斗群中的“冲锋之矛”,亦是任劳任怨、敢于牺牲的“钢铁侠”。 护卫舰承担着配合反潜、对空防御、对海突击、巡逻警戒、袭击陆地目标、对海封锁等“护航突击”任务。
驱逐舰装备着先进的穿甲弹以及舰载对空导弹和舰载反舰导弹,中国的052型驱逐舰还装备了美国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和海虎雷达。
形容驱逐舰是一个大型弹药库一点都不为过,因此驱逐舰是现代航母战斗群中用途最广、数量最多、攻击力最强的舰艇。 驱逐舰的攻击力比较护卫舰要强大的多,但比起防御能力则逊色于护卫舰,驱逐舰与护卫舰相互配合形成了集攻防于一体的“茅与盾”,是保护航母的终极防线。
巡洋舰
吨位:10000吨左右
巡洋舰是驱逐舰的前身,现如今已经被驱逐舰所替代。
早在17—18年代作为木制帆船的巡洋舰就已经开始了它征服四海的旅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巡洋舰的主要功能是巡航海域、远洋作战、攻击舰艇、海上侦查等任务。 二战之后,巡洋舰装备了对空导弹、舰炮、反潜导弹等破坏性极强的现代武器。 但由于巡洋舰的吨位大、机动性不灵活、造价高三个致命的缺点,而被更强、更轻、更具威胁性的驱逐舰所替代。
现代国际上仍有很多国家使用巡洋舰作为战舰战斗群的保障,比如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吨位超过2万,乃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非航空母舰战斗舰艇,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现役的非航空母舰核动力水面作战舰艇。但是总的来讲,如今的海洋已经是驱逐舰的世界,巡洋舰由于太过明显的缺点,迟早会被驱逐舰彻底取代
历史上,这三种舰艇是完全不同的舰型。不过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事实上差异已经很小了。
第一种出现的是护卫舰,英文为frigate,从15世纪便开始在地中海地区使用。最初指代小吨位的,无法加入战列线进行舰队决战,但具有高速和良好操作性的小型舰艇,一般当时的frigate有1-2层火炮甲板。到18世纪,frigate则用于护航和巡逻任务,并且被英国皇家海军定义为“携带28门左右火炮,有一层连续火炮甲板的军用舰艇”,因此即便到了19世纪,新出现的铁甲舰在一段时间内也被称之为装甲护卫舰(armoured frigate),因为其也为单层火炮甲板。
现代意义上的护卫舰主要负责护航商船队、掩护两栖作战群、反潜作战等非舰队决战任务,一般吨位会小于驱逐舰和巡洋舰。此外,frigate和corvette(轻型护卫舰)也基本上没有实质差别。
第二种出现的是巡洋舰(cruiser),早期的cruiser与frigate和corvette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指代辅助性的独立侦察、护航等任务。不过在19世纪,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英国需要一型能快速前往殖民地的中型舰艇,cruiser才被赋予新的内涵。19世纪的cruiser需要应付舰队侦察、殖民地维护等一系列任务,并会被编入舰队进行舰队决战,因此也出现了装甲巡洋舰、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等更为详细的舰艇划分。而为了实现远海对于巡洋舰的猎杀,战列巡洋舰也在20世纪初相应出现。我们熟知的致远舰便属于19世纪末的装甲巡洋舰。
现代巡洋舰执行的任务大致相同,一般指代大型远洋舰艇。掩护航空母舰变为了巡洋舰的最大功能。
驱逐舰则是最后出现的舰种。19世纪中后期鱼雷出现,相应的鱼雷艇也应运而生。鱼雷艇对主力舰造成了巨大威胁,笨重的主力舰很难应对来自灵巧的鱼雷艇偷袭。因此,装备一型快速、操作性好、装备鱼雷和火炮对付鱼雷艇,以掩护大型舰艇的舰艇开始出现,这就是驱逐舰(destroyer)。Destroyer是torpedo boat destroyers的简写,这是在一战中形成的,最初的中文全称应为“鱼雷艇驱逐舰”。其核心便是掩护主力舰艇对抗来自快速鱼雷艇的袭扰,也可以使用鱼雷袭扰对方主力舰艇。二战后,鱼雷被导弹武器取代,而导弹的小型化让驱逐舰具有了更强大的作战能力,驱逐舰的名称也被越来越大型的舰艇继承,进而形成了今日的名称格局。
可以看出,这三者的区别在于,护卫舰之前基本不会被编入主力舰队,承担二线军事任务。而巡洋舰和驱逐舰则在很长时间段内都是主力舰队的成员。此外,由于航空兵的出现,水面作战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航空兵威胁环境下巡洋舰或驱逐舰单独使用在二战中已经被证明是不可取的。因此,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核心任务都变成为航空母舰进行护航,并承担部分对陆地和海上目标打击的任务,巡洋舰不再与驱逐舰有任务上实质性的差别,两者命名的不同现在基本上取决于吨位。不过,15000吨的DDG-1000也被叫作驱逐舰,这吨位已经大于10000吨级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这很可能意味着巡洋舰一词或许正在逐步走向衰弱,未来是大型化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时代。
在历史上,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级分明,任务也各不相同。但是到现在,战列舰已经彻底退休,巡洋舰也快退休了,驱逐舰、护卫舰是主力军舰,三者功能已经极度重叠模糊,不那么明确了。现代军舰更应该成为多功能军舰,驱逐舰和护卫舰已经变成一个代号而已了!
1、战列舰是大舰巨炮时代最引人瞩目的家伙,二战前各国海军的绝对主力,主要是用来夺取制海权的。想想一人多高,半米粗,一吨多重的炮弹往你所处的位置砸过来,那个感觉让人毛骨悚然。
它的特点是:吨位大、装甲厚、火炮口径大、射程远,但跑得慢,等到二战战列舰跑得快了,结果航母将他终结了。战列舰一般有四五万吨,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逆天的达到了七万多吨。
战列舰是一种防护为主的战舰,装甲最薄达150mm,最厚的指挥室更是达到500mm左右,防御力强悍。除了防御攻击力也是很惊人的,最大的“大和”舰炮口径达460毫米,炮弹有1吨半重,一次齐射可以输出十几吨炮弹,打击力惊人。然并卵,在200多架的“蜂群”面前都是送功勋的。
战列舰是远洋舰只,航程大,续航有1~1.5万海里,可以有力的执行对海对地攻击任务。
战列巡洋舰还有1个分支,叫战列巡洋舰,牺牲装甲跑得快,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战列舰速度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款快速支援舰,毕竟如果有战时要等到战列舰慢吞吞的开过去,基本黄花菜都凉凉了。比如悲催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2、巡洋舰最初是一种侦查舰,主要速度快侦查用的,他在大洋中巡逻发现敌方舰队后,召唤自己的主力舰队,因此得名巡洋舰。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火炮250mm以下,火力适中,吨位在7000~15000·吨的主力舰种,利用他跑得快航程远的特点进行快速支援,编队中最为战列舰火力间隙的补充等。
巡洋舰发展后来也分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重巡以火力投送为主,主炮口径通常大于6英寸(152毫米),轻巡主要是防空与反潜。
3、驱逐舰原来只是几百吨小家伙,专用来驱逐“捣蛋”的鱼雷艇的。
鱼雷诞生后,以小博大的鱼雷艇诞生了,他们个头小,速度快有灵活,他们利用个头小不容易被发现的优势,往往偷偷摸摸的就接近战列舰、巡洋舰附近然后发射鱼雷,威胁很大。
为了赶走这些“小苍蝇”,“鱼雷艇驱逐舰”出现了,它同样用鱼雷和火炮做武器,以快打快,效果很好,因此得名驱逐舰,他也可以用鱼雷袭扰对方主力舰艇。
慢慢的驱逐舰越做越大,到今天已经是海军的绝对主力,保卫的对象从战列舰换成了航母。目前最大的驱逐舰DDG1000达到了15000吨,万吨大驱以成为各国追求的梦想。他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多面手,防空、反潜、反舰、打击陆地纵深目标等等无所不能。
4、二战前护卫舰与前面集中主力战舰的最大区别就是基本不会被编入主力舰队,承担二线军事任务,诞生之初就主要是用于为没有反抗能力的运输船护航的。二战时,德国潜艇横行海上,对盟军运输线造成巨大威胁。为了保护商船,盟国建造了2000多艘护卫舰,甚至美国还建造了护航航母,打的德国“狼群”不敢抬头。
同驱逐舰一样,随着科技发展,护卫舰也越造越大,从早期的1000吨,到现在最大护卫舰已经达到6000吨(日本的航母护卫舰不算),航速也达到了30节,反舰、防空、反潜、以及陆地纵深打击都在行,在很多国家护卫舰已经是绝对主力战舰了。
到现在,除了走入博物馆的战列舰和日渐衰退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功能越来越全面,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驱逐舰上万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比巡洋舰还要大。现代主力战舰用以前的分类方法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都是多功能的,主要还是以各国海军对用舰艇功能的定义区分了。
前面我已经回答过高速巡洋舰的发展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搜索我以前的内容,谢谢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经过一战的洗礼,世界海上强国把战舰分两大类发展,即战列舰和巡洋舰。战列舰火力凶猛但因自重过大损失了机动性,巡洋舰轻巧能跑更适合偷袭侦查、攻其敌方不备,但是严重牺牲了像战列舰一样的强大火力配置。由于巡洋舰的超机动性,老是让战列舰够不着,于是靠牺牲自身防护能力,来满足战列舰强大火力的战列巡洋舰就诞生了,战列巡洋舰火力和战列舰相当,速度和巡洋舰并肩,实战中由于防护能力实在太差,也并沾不上太大的便宜。再随着燃气发动机的又一次革命,战列舰装上新动力之后,瞬间成为了海洋霸主而一统江湖(这个时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几乎已经没有了速度差)。这也是巡洋舰的由来,一统江湖后的新式战舰就是现在所提的巡洋舰,在以后的巡洋舰的发展中,各国更是追求巡洋舰排水量更大、火力更强的比拼啦!自从有了航母之后,海上舰艇又开始追求“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干”,将巡洋舰的使命划分为驱逐舰和护卫舰,在组成航母编队的时候,驱逐舰和护卫舰各司其职,担负起防空、防舰、和防潜的工作,实行打击任务更多的交给了舰载机群,航母战斗群的互相配合让战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巡洋舰的作用也显得不是再像以前那般的重要了,随着现在的驱逐舰越建越大,其更像是升级后的巡洋舰。其实航母战斗群海上编队的配合,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国向来在海上作战方面处于弱项,在最近几年赶超世界强国,成为全球第二海上力量之后,我国海军正在夜以继日的训练与磨合,力图快速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全球战略海军。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
巡洋舰和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和用途是什么?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这三种舰,在二战时期,或者是二战后,各国都未在舰上装载导弹时期。巡洋舰最大、其最大排水量能在万吨上下。其次是驱逐舰,满载排水量多是六、七、八千吨。最小是护卫舰,其最大排水量控制在5000多吨上下。进入舰载导弹时期,三种舰就不分大少了。比如我国的055大型驱逐舰,其排水量己超过万吨。
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常用于侦察任务、保卫海外利益、实施保交、破交等战斗任务,还常做为指挥舰使用。比如在侦察巡逻发现敌舰时,用反舰导弹将其干掉。
驱逐舰的主要任务是,反潜、反舰、防空、对地面攻击、港湾警戒等。平时出海保护航母巡逻,发现空中来袭导弹,立即发射红旗系列防空导弹进行拦截。如有敌舰来袭,马上发射东风21D、26反舰导弹,迅速将其摧毁、击沉。
护卫舰的主要任务是,该舰也装载着各种类型的对海反潜导弹,主要任务是反潜,保护着舰队安全航行,防止敌水下潜艇对其攻击。
总之这三种舰进入新时代,大小没有多大区别,其作战任务也是大同小异。
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是问世很早,壮大于20世纪的世界海军三种主要舰种,具体在各国又有不同的细分标准。在军舰导弹化、电子化时代到来之前,这3种军舰的特点、功能还非常鲜明,但是到了现代,这3个舰种的同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相互之间的区分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下面对这三个舰种早期的大致情况做个说明。
巡洋舰
巡洋舰是诞生于风帆时代的古老舰种,在19世纪中叶后演变成近代巡洋舰,又衍生出了无防护巡洋舰、防护巡洋舰、装甲巡洋舰等分类。到了20世纪,受海军条约的界定影响,其分类变成了重巡洋舰、轻巡洋舰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巡洋舰是一种排水量较大,适合远洋作战,适航性能好,续航力大,装备有仅次于主力舰的火力,大多具备装甲防护的水面战斗性军舰。虽然往往同时装备有舰炮、鱼雷等武器,但是以火炮为主要的兵器,因而后来也被称为是火炮巡洋舰。
其作用主要是用于配合主力舰进行远洋海战,执行侦察任务,保卫海外利益,实施保交、破交等战斗行动。
驱逐舰
驱逐舰诞生于19世纪蒸汽海军时代,原本用于猎杀鱼雷艇,随着后来不断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一种鱼雷兵器装备较为突出的中型水面作战军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驱逐舰,是一种排水量中等,舰炮火力较弱,但鱼雷武备较强,一般不具备装甲防护,航速则非常快捷的水面突击型作战军舰。主要用于在海战中充当辅助突击兵力,也可以用于护航、港湾警戒等。
护卫舰
护卫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风帆时代的炮舰,进入20世纪后,逐渐成为一种小型的护航军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护卫舰,是排水量较小,具备较为突出的反潜、防空能力的轻型水面作战军舰,主要用于护航、反潜、巡逻等。
综上可以简单归纳一下三个舰种早期的区别:适航能力不同、体量规模不同、装备的武器侧重不同,
不过到了导弹化时代后,导弹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之间的相似度变得越来越大,三者几乎都会装备有舰炮、反舰导弹、防空导弹、近防武器、反潜武器、电子战武器等等,功能也越来越接近,仅从武备样式很难找出三者间非常明确的区分,现在来看,可能只有体量的大小才是三者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