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胃不适5大征兆,父母必知饮食调整4关键!
宝宝肠胃不适5大征兆,父母必知饮食调整4关键!
宝宝的肠胃特别纤细敏感,发生问题的时候也令父母很困扰,光是拉肚子换尿布到天荒地老,还要担心宝宝脱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如果从小就能强健肠胃道,确实可以减轻父母很多负担。
但宝宝肚子痛时不一定能准确表达,有些活泼好动的孩子甚至不一定会有"活动力降低"的表现,可能看到好玩的还是会跑跑跳跳,其实各种肠胃道症状非常多样,建议父母可以观察以下征兆。
常见肠胃道不适5个征兆
胃口减退、食欲下降
平常爱吃的宝宝突然对食物失去兴趣,到了吃饭时间反而懒洋洋的,甚至跑给父母追,就是想逃避吃饭。
恶心反胃
平常吃的食物宝宝进食时会作呕,吃一点点就拒食。
胀气
宝宝还没吃饭就肚子硬硬鼓鼓,像吹气球一样,轻轻敲还会怦怦作响。胀气可能伴随时常放屁,但也可能不会,所以是否胀气不以"放屁"做为指标唷!
便秘
不一定是颗粒便就算便秘,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而且伴随时有坚硬的颗粒便,宝宝也出现排便困难的状况,例如排便时哭泣、害怕,甚至肛裂出血等,就要积极处理便秘问题。
腹泻
拉肚子是肠胃道症状中比较紧急的,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腹泻可能导致脱水,急性脱水甚至可能致命,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发生腹泻情况,一定要注意帮孩子补充水分。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引起的原因详述如下:
急性腹泻:可能由食物中毒、不洁的饮用水引发,也可能因为使用其他药物,例如某些抗生素的副作用就包含腹泻。急性腹泻一天次数可能高达5-10次,以水便或是搭配部分黏液等型态出现。
慢性腹泻:一天出现次数可能3-5次较常见,以稀糊至水便的型态出现,可能的原因包含药物副作用、食物过敏比较常见,建议以试敏原则,每次尝试一种新食物,渐渐排除过敏原,缓解慢性腹泻。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真的腹泻?
少于三次的软便、糊便不算腹泻:父母观察孩子便便时,如果发生跟平时排便次数明显不同、性状大幅改变时,可以提高警觉再多观察2-3天,急性腹泻应立即处理,但若是少于三次的软便、糊便,都不算是腹泻的情况。可以再合并观察孩子活动力,不一定需要处理即可回复正常。
不需过度稀释母奶或配方奶:许多关于腹泻的文章会鼓励奶水稀释后再喝,一岁以前的孩子腹泻脱水问题最严重,因此应遵循医师指示。超过一岁后发生腹泻问题,优先补充电解质水,必要时看医生,一般饮食正常即可,奶水稀释也同时稀释给孩子的营养,一般慢性少量的糊便或一天1-2次水便的情况时,不用特别稀释母奶或配方奶,若给了浓度正常的奶类但腹泻变严重时再调整也是可以的。
给予少量点心饼干,减少肌肉耗损:孩子肚子不舒服时胃口下降,这时候如果有孩子可以接受,成分相对单纯的点心饼干也可以少量给予,帮助孩子尽可能吃到足够热量,减少肌肉耗损。
补充益生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让肠道更健康
宝宝的肠胃道纤细脆弱,许多父母希望给宝宝补充益生菌,让益菌保护肠黏膜,除了益菌之外,在健康时就多鼓励宝宝均衡摄取蔬菜水果,提高纤维摄取有助于益菌生长。若宝宝还小,摄取蔬菜份量受限,也可以利用健康的全谷杂粮增加纤维量,最后,益菌生长也需要充足水分,因此,别仅补充营养品,也别忘了纤维和水分的重要性唷!
宝宝肠胃保养秘诀,饮食调整4个关键
注意水分摄入:两岁前的宝宝便秘多是因水分或油脂不足,缺乏纤维比较少是幼儿便秘的主因。宝宝若不爱喝水或是奶量太少,可能导致水分不足,粪便干硬。
油脂也要适量摄入:若副食品太少油脂,无法衔接平时高油脂的母奶或配方,也可能导致肠道干涩排便不顺,因此给予宝宝粥时也要注意添加油脂,不要去油的太彻底!
适度补充纤维:若水分和油脂都没有问题,才开始检讨纤维摄入量。这个时期许多小朋友咀嚼青菜的能力尚未成熟,所以适度的给予叶菜类,另外搭配菇类、丝瓜、胡萝卜白萝卜、木耳海带等,多元丰富的蔬菜类,都可以帮助排便。除了蔬菜,水果也富含纤维,许多托婴中心或是幼儿园不一定会给水果当点心,因此在家每天一定要帮助宝宝至少摄入1-2个拳头大的水果,也可以增加纤维量。若蔬菜水果都已吃足,"全谷杂粮类"也有丰富的纤维,如果宝宝可以接受,把家里的白饭换成胚芽米或五谷饭,纤维量就可以大幅提升。若宝宝排斥杂粮饭,不妨把点心换成富含纤维的红豆汤、绿豆汤、紫米粥、银耳露等等,都是利用点心吃到更多纤维的好方法唷!
培养充分咀嚼食物的习惯:要能排便顺畅,宝宝要能充分咀嚼食物。临床上发现,许多宝宝吃得太快或是容易分心,常常"直接吞食",太大块的食物消化不良而导致便秘问题。鼓励幼儿进餐期间细嚼慢咽,减少外界刺激,例如玩具、3C、电视等等,简单跟宝宝聊聊跟桌上食物相关的话题,专注在"吃"这件事情上,对于刚开始练习的宝宝,可以试试引导孩子用舌头将食物往臼齿推送后咀嚼,让食物可以磨碎后再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