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药煎煮中的“先煎”与“后下”:原理与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药煎煮中的“先煎”与“后下”:原理与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ohe.cn/zx/480020.html

在中药煎煮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煎法外,还有“先煎”和“后下”两种特殊处理方式。这两种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正确掌握它们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先煎

“先煎”是指将某些药物先放入器皿中,加水单独煎煮半小时左右,然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需要先煎的药物多是性重质坚的矿物药和介类药,以及一些毒性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牡蛎、龙骨、石决明,珍珠母、龟板、鳖甲及乌头、附子等。

这类药物之所以需要先煎,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质地坚硬,短时间内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通过先煎并打碎处理,可以增加煎液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从而提高药物疗效。以乌头、附子等有毒药物为例,它们的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长时间煎煮可以使乌头碱分解,降低毒性,同时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

后下

“后下”则是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将需要后下的药物投入,煎煮5~10分钟即可。需要后下的多是气味芳香,药性轻散的药物,以及一些久煎后会使药效减低的药物,如薄荷、砂仁、木香、鲜佩兰、鲜藿香及钩藤等。

这类药物之所以需要后下,主要是因为它们大都含有挥发油。挥发油是这些药物发挥发汗解表、理气止痛等作用的关键成分。如果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气味散失,挥发油大量逸出,从而降低药效,甚至丧失药效。以钩藤为例,虽然它不是芳香轻散的药物,但其有效成分为钩藤碱,具有降压作用。研究表明,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会导致钩藤碱部分被破坏,煎煮时间越长,降压效果越差,甚至完全失效。

结语

“先煎”和“后下”是中药煎煮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正确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中药治疗效果,还能避免因不当煎煮带来的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