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化下曹村:古屋依旧红星璀璨
福建宁化下曹村:古屋依旧红星璀璨
下曹村,这座位于福建宁化县南部的古村落,不仅是一座拥有75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更是一块闪耀着红色光芒的革命圣地。这里保存着51处珍贵的古迹古建筑,从元末明初到清代,每一处都诉说着厚重的历史故事。同时,作为中央红军村,下曹村见证了多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留下了众多红军遗址。
下曹村 吴立银/摄
下曹村坐落于宁化县曹坊镇边缘的小盆地里,四周群山环抱,九龙河自北向南穿村而过,将村庄自然地分为东西两片。这座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的古村,以其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闻名,是福建传统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村中现存51处古迹古建筑,最早的可追溯至元末明初,最短的也有200多年历史。
村里现存主要古迹古建筑51处,其年代最早的为元末明初,最短的也有200来年的历史。古建筑类型纷繁多样,既有错落有致的村落街巷,也有庄严肃穆的寺庙,还有古井古桥等,以宗祠、祖厅和民居最多。村中古建以曹氏祖屋、东山拱秀、杨岗公祠、敬湖公祠等最为出名,也最具代表性。在这片土地上,它们无声的见证了从元末明初的烽火连天到近代二百余年的风雨沧桑。
走进下曹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村中保存着120多条里弄,其中井边弄、井子角、刀石边、学堂边等近10条保存完好。许多古民居保留着宋代建筑风格,整体结构宛如一座小型城堡。巍峨高挑的大门楼、石柱擎立、龙脊飞跃、精雕细镂的门窗、参差有序的马头墙,无不彰显着古村的辉煌历史。青砖碧瓦在雨后显现出苍绿斑驳,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九龙桥
下曹村不仅是历史文化名村,更是一块“红色”土地。作为宁化老区革命基点村,三明市中央红军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下曹村多次驻扎大批红军,毛泽潭、粟裕、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一军团先后在此集结战斗。村里革命遗址丰富,红色底蕴深厚,现还存有大量红军宣传标语。
红一军团驻地及陈树湘演讲厅旧址 苏燕明/摄
近年来,下曹村陆续对红军礼堂、陈树湘演讲厅旧址等多处红色遗址遗迹进行修缮保护和展示利用,并开放参观。其中,安俊公厅厦是座客家典型古民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屋是二进三堂二层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近千平米,有“九井十八厅”即九个供排水和采光用的天井和十八个大小不同形状的厅堂。从八十年代开始居住在这里的主人陆续迁居新房,近二十年已无人居住。现木质柱子和楼板有些腐烂,木壁镶嵌混合土上的石灰片状脱落。当年红九军团后勤部机关电话排、机修班、中央被服厂的红军500多人都驻扎于此,在古屋宽敞的墙壁上还能看到当时的红军标语,共有18条,读着这些鼓舞人心的文字和口号,内心也不由热血澎湃。
雅南楼属砖瓦结构,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几经重修。楼上至今保留三间房间,据说是古代文人聚集研习、交流、会友的好场所,“扬州八怪”之一黄慎、著名书画家伊秉绶曾到此研习交友。人民公社时期,曾在此设制糖厂,雅南楼一侧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烟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下曹古村的价值,诸多画家、摄影师、汉服爱好者们在此取景。同时,下曹村也是一块“红色”土地。作为宁化老区革命基点村,三明市中央红军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下曹村多次驻扎大批红军,毛泽潭、粟裕、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一军团先后在此集结战斗。村里革命遗址丰富,红色底蕴深厚,现还存有大量红军宣传标语。
敬湖公祠 吴立银/摄
近年来,下曹村陆续对红军礼堂、陈树湘演讲厅旧址等多处红色遗址遗迹进行修缮保护和展示利用,并开放参观。其中,安俊公厅厦是座客家典型古民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屋是二进三堂二层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近千平米,有“九井十八厅”即九个供排水和采光用的天井和十八个大小不同形状的厅堂。从八十年代开始居住在这里的主人陆续迁居新房,近二十年已无人居住。现木质柱子和楼板有些腐烂,木壁镶嵌混合土上的石灰片状脱落。当年红九军团后勤部机关电话排、机修班、中央被服厂的红军500多人都驻扎于此,在古屋宽敞的墙壁上还能看到当时的红军标语,共有18条,读着这些鼓舞人心的文字和口号,内心也不由热血澎湃。
安俊公厅厦 苏燕明/摄
安俊公厅厦是座客家典型古民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屋是二进三堂二层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近千平米,有“九井十八厅”即九个供排水和采光用的天井和十八个大小不同形状的厅堂。从八十年代开始居住在这里的主人陆续迁居新房,近二十年已无人居住。现木质柱子和楼板有些腐烂,木壁镶嵌混合土上的石灰片状脱落。当年红九军团后勤部机关电话排、机修班、中央被服厂的红军500多人都驻扎于此,在古屋宽敞的墙壁上还能看到当时的红军标语,共有18条,读着这些鼓舞人心的文字和口号,内心也不由热血澎湃。
下曹村夜景 苏燕明/摄
不知不觉就行至村尾,九龙寺四周,古木森森、翠竹依依、溪水潺潺、凉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口中回味着在村里品尝的宁化客家特色“擂茶”。“擂茶”诞生于隋唐年间,比下曹村还要“年长”,将青草药、芝麻、炒米、炒豆等多种佐料混杂擂烂,煮熟后食用,清香爽口,既解渴又饱腹。而且吃擂茶就得在这乡野古村里,才别有一番韵味。如果和三五朋友同行,还可以体验一下曹坊特色淮山宴,由“六菜二汤一主食一小吃”组成,养生又美味。离开村子前别忘了买点当地特产淮山、湿籽花生、无花果等伴手礼,这一趟古村红色之旅才算圆满。
本文原文来自《海峡乡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