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君子的争与不争
48.君子的争与不争
君子之道,讲究中庸之道,既不争强好胜,也不逃避责任。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争与不争有着深刻的阐述。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君子为何无争,又在何种情况下有所争。
君子为何无争?
为了名闻利养而争强斗狠、赞叹自己、毁谤他人,这样不但破坏风气,还会跟人家结冤仇,也亏损了自己的品德,失去了良师益友的协助。所以君子不争,因为可以趋吉避凶,当中涵藏着处世的智慧。
君子也有所争?
如果说君子一定有所争,就是射箭吧!本章特别举出射礼,属于六艺之一。古时候除了打仗,选人才、宴客或交谊等活动中,也都举行射礼,当中充满智慧、安定力培养与礼节的往来,如果懂得分际,那会赢得很多人的好感,是一种很棒的教育。除此之外,例如当仁不让、见义勇为,这都是君子所争。
为何射礼要争?
射礼上台的时候要打拱作揖彼此谦让,表现不是争强斗狠,不是只求名次,而是雍容大方。下台也要揖让,还要饮酒,胜者表示:“承让!”败者表示:“佩服!”原来在当中,所争的是运动家的精神,所争的是君子之风。
八佾篇第七章白话翻译
经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字词解释
揖让:ㄧ ㄖㄤˋ,拱手行礼,互相谦让。
白话解释
孔子说:君子处于世间,与人无争,如果一定要问君子有争的事情的话,那就是射箭。射礼行于堂上,上台之前,要先相互作揖请让,比赛结束后,也要作揖请让。在射击比赛之后,有了胜负,赢的人手里提着酒壶,斟上两杯酒,请输的人先喝,赢的人陪同,表示慰问承让。君子之争只在射箭时,各显其艺能,求中其正鹄(ㄓㄥ ㄍㄨˇ,箭靶的中心目标),是谓之争,虽争却是雍容揖让,不同於小人,故曰其争也君子。
章旨
此章言射礼有君子之风。
《论语讲要》原文
此言君子与人无争,若必曰有所争,其为射箭乎。射为六艺之一,自古战阵所必需,平时则有射艺比赛,讲求射礼。揖让句,宋注「揖让而升,下而饮」,汉注「揖让而升下,而饮」,今从皇邢二疏本,七字作一句读。解从王肃注:「射于堂,升及下,皆揖让而相饮也。」射礼行于堂上,升堂与下,皆揖让,胜负皆饮,负者先饮,胜者陪之。唯在射时,各显其艺能,求中其正鹄,是谓之争,不同於小人,故曰其争也君子。
雪公讲义
「集解」孔曰:言于射而后有争也。
「皇疏」略录:古者生男,必设桑弧蓬矢于门左,使人负子出門而射;至長以射進仕,擇士助祭。若射不合禮樂,則不預祭。
「射義」曰:射,仁道也。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
「集注」略云:惟于射而后有争;然雍容揖让,则其争君子,而非小人之争矣。
【按】此章重在君子。所谓君子,乃学而能立之士。凡功利名位,有背道违仁者,自不争取;关乎道德仁义等,又当固执力行。经不云乎:「当仁不让于师」,「见义不为无勇也」。其争也君子句,更须细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