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麦芯65K:国产小麦育种的“芯”突破
华麦芯65K:国产小麦育种的“芯”突破
2024年5月,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密度固相小麦育种芯片——“华麦芯65K”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固相基因芯片领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华麦芯65K”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联合苏州拉索生物等单位共同研发,包含54993个精选的SNP标记,覆盖普通小麦全部21条染色体。其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芯片设计、制备到扫描仪、试剂、配套软件及算法,实现了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高通量检测能力:单个SNP位点采用15-30个微球重复检测,平均检出率高达99.0%,再现性达99.5%。72小时内即可完成从检测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且准确率保持在99%以上。
灵活可扩展:可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的检测位点,无需重新定制芯片,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多用途集成:集背景筛选、品种鉴定、转基因检测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一站式全面筛查。
显著的成本效益:在规模化检测中展现出明显成本优势,随着样本数量增加,单个样本检测成本呈下降趋势。
这一技术突破的重要性在于:
打破国际垄断:长期以来,固相基因芯片技术被欧美国家垄断,我国在这一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华麦芯65K”的问世,成功打破了这一技术壁垒。
推动育种创新:该芯片严格遵照《小麦品种真实性鉴定SNP标记法》,整合了与小麦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相关的重要标记,将为我国小麦育种工作提供强大工具。
降低检测成本:相比传统检测方法,“华麦芯65K”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有助于推动分子育种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应用。
保障生物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技术,有助于避免基因数据外泄风险,增强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华麦芯65K”的成功研发,不仅为我国小麦育种工作插上了科技翅膀,更为我国在固相基因芯片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更多农作物种类及研究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