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园林:江南园林的璀璨明珠
无锡园林:江南园林的璀璨明珠
元宵佳节期间,无锡寄畅园在央视晚会上惊艳亮相,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展现了江南之美。这座被誉为"江南园林甲天下,寄畅园林甲江南"的名园,不仅是无锡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
这座江南名园,“借山入园,引泉入园,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是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的存在,是不可模仿的神来之笔,是人作景观融入自然景观的典范之作,行走于园内,每一步都是风景。
梁思成的徒弟曹汛曾这么评价寄畅园:“江南园林甲天下,寄畅园林甲江南”。相传康熙、乾隆两帝对之十分喜爱,甚至两次在北京仿造寄畅园。
自然的山、精美的水生生不息,凝练的园、巧妙的景绵绵不绝。在寄畅园,江南园林的韵味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无数次爱上无锡,爱上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处美好。
古建筑园林大家陈从周先生曾总结:
- 明代园林看苏州
- 清代园林看扬州
- 近代园林看无锡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园林艺术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无锡这座城市,更是拥有大量异彩纷呈的江南园林。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园林及园林式名人故居40多处,除了寄畅园,鼋头渚、蠡园、梅园等近代园林都让游客流连忘返。与其他地方相比,无锡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璀璨明珠,美出了新的高度。
《园治》中主张“得景随形”“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在自然融合上,无锡园林多依山傍水而建,例如寄畅园背靠惠山、毗邻锡山,巧妙借景自然山峦和泉水,形成“借山入园,引泉入园,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格局。
无锡蠡园、鼋头渚等园林直接利用太湖水域,将浩渺湖景纳入园林视野,展现开阔的山水意境,这在在江南园林中是独一份。
无锡园林的韵致,总在俯仰间悄然漫溢,原来江南的心事,就藏在无锡园林低垂的柳眼、斑驳的漏窗里。
同时,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园林,像鼋头渚、梅园、蠡园等,大量栽种梅花、樱花、桃花、杜鹃、兰花等花木,每到花季盛开,园林美不胜收,都成了让人低回不已的东方情书。
无锡园林常与历史名人关联紧密,牌匾、楹联、碑刻资源十分丰富、不胜枚举。梅园中左宗棠所题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成为香港富豪李嘉诚的座右铭。
二泉书院通过“城市山林”的营造,在闹市中复刻山居意象,满足士大夫“居庙堂之高而怀江湖之远”的双重心理需求。公花园露台信手“无事棋酒著酌,有时琴诗弹谈”,深得文字之妙、对联之绝。
无锡近代园林,如鼋头渚、梅园,既保留了传统风格的建筑,如诵豳堂(楠木厅),又融入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如香海轩与乐农别墅,以及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念劬塔等。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共存,体现了无锡人不拘陈规、敢于创新的精神。
无锡近代民族资本家建造的梅园、锦园等,摈弃了传统私家园林在封闭空间营构典雅小落的范式,将园林与实业文化结合,面向公众、四季开放、公共享用,体现“实业救国”背景下的园林功能拓展。
近期,围绕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目标,我们积极推动把园林旅游作为文旅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园林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类文博展览、小戏小剧、美食文创、亲子研学等进园林,不断增加游客对园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让园林成为更好的旅游载体和吸引物。
活在时光里的无锡园林,深深镌刻下岁月的痕迹,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连接起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