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类展览评估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类展览评估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1054.html

展览评估是博物馆、科技馆等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通过对“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评估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基于观众视角开展科技类短期展览评估的多维度和全过程。这一案例将有助于探索基于观众视角的科技类短期展览评估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国内的展览评估体系。

国内展览评估现状

国家文物局出台的《博物馆运行评估办法》《博物馆运行评估标准》规定,临时展览评估主要考察在博物馆临时展览体系建设和评估周期内举办临时展览的数量和水平。具体考察内容包括:体系建设及总体质量,主题定位与博物馆定位的契合程度,内容策划水平、学术性、思想性,形式设计水平、陈列主题和思想内容,运用辅助展品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文化传播水平,文化品牌社会认知、认可度及获得奖励等。这些指标主要从博物馆运行角度来评估展览的成功性,重点在于评估展览的质量、主题、内容、形式及影响力等。

国内学者们对展览的评估内容、评估框架等进行了研究。黄诗莉提出从展览选题、传播目的和意义方面开展前置性评估,从内容策划和陈列设计与制作方面开展形成性评估,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开展展览总结性评估。宋向光提出,从展览目的、要素、结构、过程和效益5个方面,对展览进行评估。彭文提出从吸引力、影响力、互动展品效果、学习效果和满意度5个方面,评估展览的传播效果。孙琳基于观众评估视角提出了包含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的评估体系。李林根据评估实施阶段,提出前置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其中总结性评估包括观众信息、参观行为、环境氛围、学习效果、体验效果、满意程度6个方面。

学者在一般展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类展览的评估建议。郑念、廖红等提出科技馆常设展览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效果(功能指标)、吸引力(管理指标)和社会效果(影响指标)的评价。谭岑也认为,可以从展览的教育效果、吸引力和社会效果这三方面建立科技馆展览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荣艳等提出构建以展品吸引观众情况和展品传递信息的有效性为指标的评估体系。王可炜等提出包括主题选择、内容设计、人性化和维护保养的指标体系,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宋娴等提出将展品展示形式丰富性、展品对观众的吸引、展品传递信息等三个维度对科学类展品传播效果进行评估。

中国科技馆在科技类展览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以中国科技馆常设展览为例,展览评估贯穿展览开发全过程,包括前置性评估(展览大纲评审)、形成性评估(展品与布展设计评审)和总结性评估(展览验收)。但展览评估工作主要是基于专家视角开展的,基于观众视角开展的展览评估较少。

美国科技类短期展览评估经验

评估视角

兰迪·科恩(Randi Korn)提出按展览阶段设计的评估模型,每个阶段的评估都包含观众评估和专家评估,且观众评估和专家评估的内容、方式与所占比重都有所不同。在展览概念发展阶段,开展面向观众的前置性评估和面向专家的内容评审,从而确定展览主题与目标,形成展览概念设计方案;在展览设计制作阶段,开展面向观众的形成性评估和面向专家的设计与制作评审,形成展览设计制作方案;在展览展出阶段,开展面向观众的总结性评估和面向专家的结题评审,进一步完善展览的细节。

美国博物馆展览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eum Exhibition)发布的《博物馆展览展品标准及优秀指标》(Standards for Museum Exhibitions and Indicators of Excellence)指出,展览评估侧重于展览展品的创新性及对观众的吸引力。衡量展览成功性的指标包括:展览设计的独特性,观众从展览中获得了新想法、新观点、新知识、新感受等,展览方式的互动性、友好型、多样性和艺术性等。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英文缩写为NSF)于1983年设立了非正式科学教育(I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项目,2010年更名为促进非正式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习(Advancing Informal STEM Learning,英文缩写为AISL)。受到该项目资助的展览项目都需要接受相应的评估。2008年NSF发布了侧重于评估观众学习结果的《评估非正式科学教育项目影响的框架》,用于指导承担项目的博物馆、科技馆及评估机构。该文件从观众学习角度出发,将展览对观众产生的影响分成了知识、兴趣、态度、行为、技能等(见表1)。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大致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是将评估体系的指标量化来对展览进行评估,常用的定量评估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跟踪计时法等。定性评估是运用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展览进行主观评估,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有观察法、观众访谈法等。

本文选取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建立火星栖息地”“星球大战——当科学遇到想象力”“野外之窗——探索生物多样性”三个展览为例,分别介绍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跟踪计时法、个人意涵图等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见表2)。

“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定量数据,又采用观察法来洞悉观众行为背后的原因。“星球大战——当科学遇到想象力”展览采用跟踪计时法,收集了展品吸引力和持久性、展览勤奋观众百分比和参观速度指数等定量数据,此方法适用于比较同一展览在不同地点的展出效果。“野外之窗——探索生物多样性”展览采用个人意涵图法,来了解展览对观众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认识的影响,这种方法适用于观众参观展览前后的对比分析。

每种评估方法都各有利弊,问卷调查、跟踪计时法等定量方法方便快捷,对评估人员要求低,适用于做大样本调查,但难以洞悉数据背后的原因。观察法、观众访谈法等定性评估方法更深入,能够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但实施较为耗时,对评估人员要求较高,适用于小样本研究。实践中还需在明确评估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评估成本、评估人员、评估周期等相关因素,从而确定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评估方法,以期获得对展览全面且客观的评估结果。

评估过程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AISL项目评估过程一般包括组建评估团队、制定评估计划、开展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和传播评估结果等步骤(见图1)。

中美科技类展览评估比较

通过对中美科技类展览评估的文献和案例研究发现,我国在科普展览评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美国科普展览评估体系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见表3)。

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对科技类展览评估缺乏制度保障;美国对科技类展览评估有相应的制度要求。我国评估人员专业性有待加强,目前大多由馆方工作人员兼职实施,少数聘请专业人员;美国大多由专业评估人员实施评估。我国展览评估视角有待完善,大多从专家视角评估展览科学传播效果,很少从观众视角评估展览对观众产生的影响。此外,目前国内开展科技类展览评估以总结性评估为主,较少开展包含前置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估的全过程评估;评估方法有待完善,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有些也采用观察法、观众访谈法等;评估过程有待规范。因此,需要结合我国科技类展览实际,进一步完善科技类展览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评估

“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资助、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AISL类项目)立项、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开发的互动展览,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美国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展出。展览是为4~8年级的青少年设计的,目的是吸引青少年参与太空探索相关的科学学习,提升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观众可借助积木和展板提示来设计建造想象中的人类火星栖息地。

专业评估团队对“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开展了包括前置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全过程评估,同时评估团队公开了其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因此,选取“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作为研究科技类短期展览评估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评估方法、评估过程等进行分析,以帮助完善国内科技类短期展览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

“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的前置性评估

前置性评估是在展览设计制作之前,收集观众对展览概念和展览内容等反馈信息,基于这些信息来完善展览概念并指导展览原型的开发。通常从目标观众中选取代表,与他们一起讨论展览的想法。

开展“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的前置性评估,主要是为了了解观众对火星的态度和展览活动的想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小学生、中学生、家长和工作人员等48名观众进行了调查(见表4),主要涉及“观众对于人类居住在火星上的看法”“观众对于这一假设情景的任何问题或思考”“观众关于解决预设展览活动的想法”等问题。

通过评估发现,受访观众在思考人类居住在火星的情形时,不仅想到了潜在风险,也想到了可能的机会和意外的回报。受访观众普遍对火星上的日常生活、如何生存以及如何返回地球感到好奇。在解决问题方面,受访观众倾向于关注日常生活和建筑结构,其次是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展览为观众提供了在火星中设计并动手搭建建筑等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体验,大多数受访观众表示很喜欢展览的这些创意。

“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的形成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是在展览制作过程中,收集观众对展览原型的意见,从而对展览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通常采用廉价材料制作成展览模型,并将模型展示给部分受访观众来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

开展“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的形成性评估,主要是为了了解受访观众对展览原型的意见。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对29组观众进行了调查,每组观众包括一名成人和至少一名10~14岁青少年。评估用的展览原型包括一套用于搭建建筑的拼插积木、一个模拟火星地貌的背板,以及一些介绍火星环境和活动的图形标识。建筑构件包括白色的“生存”积木(贴着代表人在火星生存所必须的要素,如水、氧气、食物、电力、通信、回收等)、彩色的“繁荣”积木(贴着代表人在火星生活所涉及的个性化要素,如运动、音乐、宠物、书籍或垃圾食品等)、以及代表火星建筑材料的棕红色积木。形成性评估主要涉及“观众是否知道该做什么”“观众如何与展览互动”“观众是否实现了预期想法”等问题(见表5)。

根据受访观众的反馈,策展团队对展览原型进行了调整,如增加颜色对比度以提高可读性、简化说明牌、添加说明图标等,这些调整为展览的实施提供了便利。

“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的总结性评估

总结性评估是在展览制作完成并开幕后进行的评估,是为了了解展览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评估团队对70组观众进行了观察和问卷调查,每组观众包括一名成人和至少一名10~14岁儿童。观察主要专注于“观众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体验情况”“展览与观众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展览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观众的21世纪技能”等内容(见表6)。

开展观察评估时,评估人员采用连续随机抽样技术及样线法,接触每一组看起来符合评估要求的观众,并选取受访观众。评估人员在“建造火星栖息地”展览周围放置障碍物和提示牌,仅留一个入口供受访观众进入。受访观众进入展览后,评估人员会向观众简要介绍展览情况和评估目的。评估人员会向受访观众说明以下情况:评估人员将站在旁边观察并做记录、观众可根据自己意愿体验展览、观众可向工作人员提问。受访观众体验完展览后,评估人员还将对他们进行简短的后续调查。

评估人员使用观察记录表(见表6)记录观众行为和观察到的一些情况。观察记录表主要涉及受访观众的参观时长、人口学信息和展览评估等内容。总结性评估内容主要涉及“观众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享受情况如何”“展览与观众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如何”“展览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观众的21世纪技能”等。其中,通过观察观众动手学习、仔细观察、玩/想象、建造、测试、解决问题、与他们分享等行为,了解展览是否提升了观众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和沟通能力等21世纪技能。

每组受访观众配合完成观察评估后,还需配合填写调查问卷,之后会得到10美元的酬谢。总结性评估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受访观众的人口学信息和展览评估等内容(见表7),例如“观众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享受情况如何”“展览与观众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如何”“展览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观众的21世纪技能”等。通过在观众参观前后,对观众能够“清楚人类在火星上生存和保持健康所需的条件”“清楚人类在火星上繁荣和快乐所需的条件”“解释外星球上生存和繁荣之间的区别”“分享至少一种能在火星上生存的团队合作方式信心的对比”的调查,了解展览对观众的影响。另外,通过调查观众在展览中“建造某物”“发挥想象力并使用想象力”“解决问题”“一起工作”“分享一个想法”的频率,了解展览对提升观众的21世纪技能的贡献程度。

总结性评估显示:95%的受访观众认为参观该展览是愉快或非常愉快的,75%的受访观众认为该展览提升了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学习兴趣;受访观众认为该展览让他们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反思,增进了对在火星上生存和生活的了解;该展览提升了观众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和沟通能力等,超过90%的受访观众参与解决问题,体现了创造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评估的启示

通过对“建立火星栖息地”展览各阶段评估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特点:评估贯穿展览全过程,在展览不同阶段,评估人员依次开展了展览的前置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专业评估人员主导评估过程,为展览设计了评估方案,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工作;评估从观众学习角度出发,了解展览对观众产生的影响,如意识、知识或理解、参与度或兴趣、态度、行为、技能等。目前国内科技类展览评估还是以影响力、展示和教育、社会服务和观众量等场馆运行指标为主,以期此案例为进一步完善国内科技类展览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