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亚洲现代主义建筑的演变:关键人物与标志性项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亚洲现代主义建筑的演变:关键人物与标志性项目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log.bigbigwork.com/archives/202501163

现代主义建筑在二十世纪初兴起,以科学和工程进步为推动力,主张摒弃历史风格,关注社会公平、城市发展、效率和功能性设计。这一建筑理念的革新首先在欧洲和美国萌芽,随后通过跨文化交流传播至亚洲,对东亚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通过几位关键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探讨现代主义建筑在亚洲的发展历程。

丹下健三:现代主义的标志性人物

丹下健三无疑是亚洲现代主义建筑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如圣城的丹下住宅,展现了对传统形式和材料的精湛运用。然而,随着向公共建筑领域的拓展,他的建筑视野发生了显著转变。香川县厅舍便是这一转变的体现,该建筑在结构上呼应了早期作品中的木质美学,同时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开放式平面布局和严格的结构网格逻辑,完美诠释了现代主义原则。

丹下健三的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其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受Eero Saarinen薄壳混凝土形式的启发,他开始探索将薄壳混凝土与拉伸结构相结合的创新方法。这一探索的巅峰之作包括香川县立体育馆(现面临拆除威胁)和代代木国立体育馆。这些项目不仅开创了新的建筑语言,更为亚洲范围内的混凝土-拉伸结构浪潮铺平了道路。

代代木国立体育馆至今仍是一个备受推崇的场馆,不仅承办各种活动和音乐会,还在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上作为手球比赛场地使用,距其建成已近60年。与此同时,香川县立体育馆则成为了围绕遗产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的争论焦点,凸显了丹下现代主义遗产在亚洲建筑和文化景观中的持久影响。

贝聿铭:连接亚洲现代主义

与丹下健三同一时代的贝聿铭,同样在塑造现代主义建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他的大部分作品集中在美国,但贝聿铭对亚洲的贡献同样值得注意,甚至更具标志性。这些项目帮助将现代主义原则传播到整个亚洲,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文化背景和建筑实践进行了调整,创造了西方现代主义与亚洲情感之间的独特桥梁。

贝聿铭在亚洲的早期作品,与丹下的标志性体育馆同时期,展示了他对曲线形态和悬链线形式的探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与陈志宽合作设计的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该建筑的设计令人震撼,具有宏大且精细控制的曲线形态,与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其他结构实验相呼应。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有机形态中,卢斯教堂也透露出贝聿铭作品中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对强烈几何形状的强调,特别是三角形,这成为他建筑表达的标志性特征。

贝聿铭对现代主义几何形态的执着延续到了他在亚洲的后期作品,塑造了该地区一些最具标志性的地标。香港中银大厦、日本MIHO美术馆以及苏州博物馆都体现了他对简洁几何建筑形式的追求。每个项目都展示了贝聿铭将现代主义原则与独特文化背景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始终保持对精确性和简约性的专注。这种几何严格性成为贝聿铭设计语言的核心,深刻影响了亚洲的现代建筑。



现代主义与战后影响:亚洲的西方建筑师

现代主义在亚洲的发展又通过殖民主义的传播找到了另一个途径,西方建筑师将他们的培训和现代主义理想带到了殖民地地区。这些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不仅现代,而且具备永恒性,留下了至今仍服务于该地区精英和公众社区的遗产。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香港的美利大厦,这座建筑由罗恩·菲利普斯设计。尽管它位于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坡地上,但其模块化且统一的立面设计使其成为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突出例子。它的影响显现在后来的建筑中,例如怡和大厦,后者采用了类似的立面和基础策略。美利大厦特别之处在于它对香港炎热潮湿气候的精细应对。每个窗户与遮阳板的配合角度都经过精确设计,以最大限度减少直射阳光,降低眩光、过热,并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最初作为政府办公楼使用,这座建筑最近由诺曼·福斯特与菲利普斯合作改造为一家酒店,确保了其在当代香港的持续相关性。

另一个殖民现代主义的地标是彩虹邨,由Palmer & Turner开发,作为公共住房计划的一部分。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理念对该住宅区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原则产生了重大影响,创造了一种将高层住宅楼与市场、学校、医疗和交通等基本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城市模式。这种方法不仅满足了当时的住房需求,还为香港的城市住宅规划树立了先例。这个小区概念演变成了公共住房和私人公寓开发的主流模式,深刻影响了香港城市景观,直到今天,尽管该住宅区面临着拆迁的命运。

静谧的现代主义:亚洲本土建筑师及其永恒贡献

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则常常以更加低调但持久的方式融入亚洲社会。尽管这些贡献不如其他项目那样受到广泛关注,但它们催生了谦逊而永恒的建筑,至今仍服务于其社区。许多本地建筑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实践的影响或直接指导,做出了本地化的贡献,塑造了他们的建筑景观。

Tao Ho设计的香港圣士提反书院特设楼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可以说,它的设计早于贝聿铭对强烈几何形态的探索。Tao Ho将四个相互连接的混凝土结构结合起来,独特的斜面立面使这些建筑区分开来。这些强烈的三角形几何形态巧妙地回应了绿意盎然的场地,并围绕着一个宽敞的公共庭院。斜面立面发挥了双重作用,不仅减少了建筑的视觉体量,还保持了庭院的开敞性,同时确保每层楼都有充足的自然光。这个看似大胆且具有侵略性的设计,实际上敏感地将功能性与优雅融合于周围环境中。

在台湾,现代主义通过合资企业和国际合作也影响了当地建筑师。国立成功大学旧图书馆就是这种互动的典范。二战后,在美国援助和普渡大学的合作下建成,该图书馆的分隔立面、带状窗和略微凹陷的柱子严格遵循现代主义原则。通过一条宏伟的阶梯,升高的入口创造了一种建筑被从地面抬起的视觉印象,尽管地面区域仍被占用。

这个项目为台湾其他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铺平了道路,例如高而潘设计的台北市立美术馆。高而潘曾短暂在Kunio Maekawa手下工作,受到其影响,台北市立美术馆在成功大学图书馆中控制性矩形体量的传统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模块化矩形结构悬臂并悬挂,营造出一种超脱和轻盈的感觉。这一设计演变展现了现代主义思维的传承,同时引入了新陈代谢主义的影响,强化了现代亚洲建筑创新的延续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